第四章(第3/10页)

如果不背逆生理的、自然的东西,男人疼痛时也大声哭泣,到最后关头,张着嘴、流着口水昏过去,那该是多么享受呢?如果男人绝对地顺从于生理,寿命就会相应地延长,何必硬要去维护那种“耻”的伦理呢?

我这样发牢骚,也许女性们会反驳:“这样的事儿,没人强迫,男人可以随性而为嘛!”

然而,历史不能忘记,给男性灌输“男孩儿要忍耐”的,是名字叫作母亲的女性。

人在疼痛时明确地说疼,其性情是正直率真的。顺从自己的生理,对身体来说有益无害。在这种意义上,站在男人的角度看,女人的性情是令人羡慕的。

这么说,女性们也许会否认:“我们也不是多么单纯啊,有时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把很多想说的话咽下去。”

在抑制情感这一点上,女性比男性要复杂得多,经常出现想说的话不说出来,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这类情况。

当然,这些情况表达的是喜悦、悲哀或憎恨这类情感方面的东西。不同于疼痛、发痒、难受等与生理相关的东西。

确实,女性在情感表达上是相当曲折而复杂的,尤其是生理感觉的表达,令人惊讶地率真而正直。 不禁使人生疑:这是那个有着错综复杂心理的人吗?

作为典型的女性,感到疼痛就无所顾忌地哭叫,感到快乐就马上陶醉于其中,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不过,没有指明包括性的欢娱,在这个方面,女性也是正直而率真的。

刚开始做爱时,还多少有点掩饰,不一会儿就奔放地跑起来,一旦跑起来,就不再顾忌对方的感受或困惑,任凭快乐所趋,将自己淹没于其中。这种奔放对男人来说确实是倍感惊异的。

女性在情感表达方面那么复杂而谦恭,为何在生理的表达上那样落落大方呢?

男人净被灌输一些“耻”“道”(类似于武士道或骑士道)或类似于自尊心方面的东西。对于女人来说,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模仿和不可思议的事情。

令人钦佩的是,无论女性对生理感觉多么顺从,丝毫也不觉得荒唐。即使疼痛时涕泪俱下,快乐时纵情高歌,也不让人觉得讨厌,完全像个样子。

这要是男性,会怎么样呢?假如一个大男人因疼痛大放悲声,或是在隔壁房间发出他人听得到的愉悦声音,肯定令人扫兴。

女人率直地表达生理感觉,像个样子。男人忍耐着情感不予表达,才像个样子。是造物主先天造就的不平等呢,还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强制于男人呢?原委不得而知。男人甘愿接受痛苦的忍耐,真的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性格。

男人向女人追求母爱,也许是追求对这种痛苦忍耐的补偿。

“耐性”的差异

男人比不上女人的,还有一个是耐力。男人在某些事情上,有时可以作短暂的忍耐,有时则不假思索地急于求成,正因为没有“耐性”,才会令人可惜地丧失转机。

比方说恋爱,男人一旦喜欢上某个女性,就会不断地攀谈、打电话、寄信,有点闲暇就会约会,一刻也待不住。

可能这是雄性的习性。正因为男人这样积极,情侣关系才维持得好。常言道:“有积极性才像个男人!”如果换句话说,就是“男人没有等待的持久力”。

最好的例子是排队购物。比方说排队买车票进度较慢,最初发牢骚的肯定是男人,女人只会露出赞许的表情:“是啊,说得对!”自己不会首先发泄不满。

因此感到疑惑,美国人为何那样喜欢排队等待呢?从乘车、购物到吃饭,人一多,马上就排队,没有任何牢骚地等候。最令人佩服的是在巨型喷气式客机里,人们用完早餐后,排着长队去洗手间。此时,日本的男性要么焦急地踱步,要么按着腹部,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一些美国人却安安静静、神情肃然地耐心等待。

说到这里,我有点忐忑不安:是女士优先占了先机,导致男人着急了吗?这点可以免了。在那里,最从容不迫的是外国的女人,其次是日本的女人们,接下来是外国的男人,最不沉着的是日本的男人。虽说外国人习惯排队,但日本人做得差强人意,与其说是耐力不同,莫如说是涵养之差。

这样的事暂且不谈。男人从喜欢的女人那里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复时,真的会焦躁和着急。明明知道纠缠不休,会被对方小觑或者被嫌弃,却一再打电话或写信催问结果。最后便让人一口拒绝,落个以酒浇愁的结果。

与此相比,女人要巧妙得多,是智能犯。虽已下定决心,却还要花些时间让对方着急或困惑,然后再慢慢表露心迹,绝不会焦躁和着急。

求婚时如此。恋人或夫妻吵架,也是百分之百男人输。或许再稍微等一会儿,对方就会“投降”,而男人耐不住性子,主动地招呼或赔礼,最后以“失败”的结局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