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智的力量(第3/8页)

到此为止,我想我确实可以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些学生的提问了。希望那些学生知道,所有的方法无非两种: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作为老师,尤其是负责任的老师,告诉学生的方法应该是(至少这些老师认为)有效的并且合理的。如果连负责任的老师的方法都竟然没用且不合理,那就只能说学生运气实在不好,竟然遇到了最不可能的情况。然而反过来,作为学生,其实只有一个有效并且合理的选择,那就是按老师说的去做——确实去做了,并且坚持到底,那么方法是对是错,自然就会明了。(更何况,有的时候用错误的方法都可能成功,反而用了正确的方法却不一定成功——这个道理以后我会提到。)

所有这之前的文字,要用来说明的是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心智的力量。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我们已经看到了,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心智能力的差异竟然会使人们因为相同的理由——“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做出竟然完全相反的选择。

选择相反,直接的结果就是时间质量的不同——这不是所谓的“时间管理技巧”可以弥补的。制作一个“任务列表”,其实谁都会;分清楚“重要”与“次要”,或者“紧急”与“非紧急”也没有谁不会。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无数光阴,哪怕他们天天“科学地”制定计划,编制“任务列表”。而与之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结果真的是天壤之别。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除了看得见的相貌、身材、出身、财富之外,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智力量的差别。常常听人慨叹,“人与人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对此毫不惊讶才对。

心智力量的差异

心智力量的不同,最终会使一个人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与另外一些人相比可能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例子太多太多,但是,无论哪一个都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说清楚的。以下是一些日常工作和生活上的例子,用来说明人与人之间心智力量的差异。一个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实践证明,几乎所有生活中的尴尬,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学习上的,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大抵都是心智力量的差异造成的——当然,也往往确实能够通过心智的开启和发展获得解决方案。并且,所有这些差异,几乎全都与时间有关。

上司真的很愚蠢吗?

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人抱怨老板或者上司愚蠢。可是,上司真的很愚蠢么?不排除确实在有些情况下,上司很愚蠢——没有人十全十美。然而,更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自知的重要原因——人们正在做的往往是别人让他们做的事儿。在任何一个部门或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部是显性的,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可见的;而下属和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相互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钱钟书先生有个很有趣的描述:“猴子要爬到树上,我们才看得见它的红屁股”。可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树下的猴子们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看不到身边的猴子们的红屁股,只不过是因为它们都蹲在地上。

看看拥有强大的心智力量的人面对“上司的愚蠢”是如何思考的吧:

于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那些不停地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只不过是把“上司很愚蠢”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他们的可笑与可悲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上司那么愚蠢,又为什么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为那个愚蠢的上司打工呢?那些少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就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去自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