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独裁政治的界限(第4/4页)

雍正帝对性格内向的自己一定也十分焦虑。他认为这是自己性格的弱点,在内心呼喊着想要变得强大起来,想要像兄弟们一样随心所欲的他不知对自己感到多么失望。他学禅的动机大概也出于此。因为若生来便是豪杰的人,一定对禅的修行不以为然。雍正帝的禅学是满洲民族终于进入反省期的征兆之一。

我们经常将内向的性格和软弱的性格相混淆。其实越是内向谨慎的人越是坚强,过于争强好胜的人很少能笑视成败。雍正帝正是这种内向之人。在与兄弟们的公开竞争中,他表现得很坚强。他希望成为更加强大的人,并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不要被欺骗,不要被蒙蔽,小心再小心,最终形成了无比坚固的像混凝土堡垒一般的性格。

当即位成为同时肩负大清王朝和满洲民族命运的雍正帝后,他下决心必须让自己更加强大。他下决心必须对他人强硬,同时对自己更加强硬。但是误认为自己性格软弱的他在下定决心之前徘徊踌躇,终于在天命上发现了安身立命之地。与其说他信仰天,不如说他仰赖于天。天命令他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独裁君主,他必须彻底地履行这个义务,若有阻挡独裁君主光辉的人则绝不轻饶。于是他开始对过去瞧不起自己的兄弟们进行迫害,不断加压,直到兄弟们从心底完全屈服为止。迫害之手同样伸向了过去自己的心腹之臣隆科多和年羹尧。对手越强,雍正帝越拼尽全力镇压到底,决不允许他人违背崇高的天命。

对于曾静等人的谋反,雍正帝付出了惊人的努力。对于曾静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乡下书生,若是一般的独裁君主便可能将这可恶的家伙砍头了事,但他鼓起浑身勇气,全力处理这个问题。他从各个方面分析解剖曾静的思想,加以反击,不说到对方心悦诚服绝不罢休。

从即位以来,他日理万机,毫无空闲。与此同时,自幼习字作文的他,在著作方面著有《世宗皇帝御制文集》,但我尚没有机会过目。在书法方面,他造诣颇深,笔锋强劲,正如其人。在印章方面,多用包在椭圆之中的“为君难”三字的印章。另外,雍正帝的品质甚至影响到当时官窑烧造的瓷器。雍正年制的宫中使用的陶瓷,多为质地之上挂白衣,形成光滑洁白的表面,再描绘五彩的花鸟或纹样。描线每一点每一画都一丝不苟,其端正严谨的感觉宛如雍正帝就在面前。官窑的监督官经常听取雍正帝的批评意见,努力令皇帝满意,因此皇帝的意向甚至皇帝本人的性格都在陶瓷器上得以反映。

最近[2]在故宫发现了数种雍正帝的肖像画,其中有一幅稀有的肖像,它大概出自宫中的西洋传教士之手。繁忙的雍正帝有时也有头戴欧式假发接见传教士的空闲时间,真是令人感到欣慰。

总之,雍正帝本性朴素善良,是代表了当时满族人性格特点的人物。因此,他希望成为中国式的独裁君主,并在向这个目标一味努力前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创造了一种中国前所未有的独特的独裁体制。对强者虽然过于严苛,但无上爱护毫无抵抗、毫无防备能力的普通人民,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保证他们的生活。他不喜好战争,这一方面源于他过于好胜、不能放手一赌输赢的天性,另一方面源于他深切的同情心,他认为战争是最不合算的,不知会给人民带来多么深重的苦难。因此,他这一代没有赫赫武功。他也没有御驾亲征,恐怕即使亲自指挥军队也不甚高明。我们提到独裁君主立即会联想到战争,但雍正帝则不同,他是厌恶战争、喜好和平的独裁君主。但是,没有建立武功的皇帝会立即被历史遗忘,真是可悲可叹!

更为可悲的是他感人至深、充满善意的政治也因为采取独裁君主制的形式,不但出人意料地得到极少回报,而且还产生了与预期相反的效果。专制君主制能够在中国存续数千年,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程度的灵活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若是君主制没有任何理想,完全恣意妄为,或者如硬壳一般顽固不化地镇压人民,中国人民无论如何逆来顺受都必定会将其打破,创造出新的政治形式。幸或不幸,历代明君圣主不断改良君主制的理想和实施,维系着沉默大众的信赖。雍正帝的独裁政治正处于其顶峰。于是,信赖独裁制的民众被引上了若不是独裁制国家便无法得到治理的方向。这对中国人民来说的确是可悲的结果。从这一点而言,不得不说雍正帝的政治实在是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


[1] 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五《古文十弊》,《章氏遗书》卷五。——译者注

[2] 指本书撰写时的20世纪50年代。——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