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开启自己的心智(第3/9页)

一个人智商很高,可能会被我们形容为“聪明”。然而,一个人的心智能力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另外一个词去形容——“睿智”。我们常说的“智慧”,往往与智商无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能够用他的“聪明”成功获得博士学位,却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智慧”而上当受骗——尽管遇到的可能是已存在了千百年的骗局。所以,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聪明”前面加上一个“小”字,而在“智慧”前面却加上一个“大”字。

如果,我们能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事实上,这恰恰是我们与猩猩的区别,尽管据说人类是由猩猩演化过来的[2]。人和灵长类动物有共同的祖先,猴子和猩猩都属于灵长类动物,但是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强一些;我们今天说的“人是从猴子或是猩猩进化而来的”是不对的,只能说,顺着人类、猴子或猩猩的演化足迹向过去追溯,发现交点距离现在很近。人类的DNA与黑猩猩的DNA只有1.6%的不同,而人类的DNA与大猩猩的DNA之间有2.2%的不同[3]。黑猩猩与大猩猩的DNA之间相差0.6%,这需要多长时间的进化呢?科学家推断,黑猩猩大约在400万年前分支出去,而大猩猩则是在大约600万年前。进化用了200万年的时间才补上了0.6%的差异[4]。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之为人,在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大脑额叶”,正因如此,我们才具备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反思能力”——也许恰恰就是人与猴子之间3%不到的差异的具体体现。有了反思能力的人类,最终拥有了语言,发明了文字,形成了逻辑思考能力,最终拥有了强大的心智力量。

了解到自己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之后,只需要牢牢记住一个事实就可以从起点不断进步了。这个事实是: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或道理,大抵可以分为以下4种情况:

1.实际上是正确的,我们也以为是正确的;

2.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却以为是正确的;

3.实际上是正确的,我们却以为是错误的;

4.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也以为是错误的。

可以表述为下表。

那么,在第一种情况与第四种情况下,我们是安全的;然而,在第二种或者第三种情况下,我们将必然面临错误,并很可能因为自己的认知错误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但无论如何,只要牢牢记住“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也确实往往背离现实”这个事实本身,就已经足以保证我们不断进步了——我们因了解这个事实而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自省机制。

控制自己的大脑

如果我们不去控制我们自己的大脑,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我们就只能被我们的大脑所控制。让我们先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的场景。

或许是因为考试临近,或许是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把一本书读完。这本书当然不可能是言情小说,所以就不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它甚至可能要你根据它所陈述的原理或者规则进一步创造一些什么才算是真正有所收获。

经过一番挣扎,你终于决定“正式开始”!你坐到你喜欢的沙发上翻开某一页开始看。过了一会儿,你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开冰箱顺手拿出一瓶饮料,倒到杯子里。刚喝一口,一下子想起来,不对,你不应该喝这种带糖的饮料!真是的!都是你妈妈不好,无论说多少次,她都不会记得把带糖的饮料和不带糖的饮料分开放。于是,你跑到你妈妈的卧室里,与她理论了一番,最终发现于事无补,只好悻悻地回来重新整理了一下冰箱。

你重新回到沙发上,接着看你的书。看了一会儿,你换了个姿势。巧的是你不小心压到了电视遥控器,电视一下子亮了。这个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哇,今天她穿的这裙子太漂亮了!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你不由自主地还是看了一会儿,又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的电视台……幸亏这个时候,一连几个电视台都没有什么好节目,你才有点失望地想: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还不如看书呢。

嗯?怎么这么渴?你这才想起来,你刚才整理完冰箱之后,把那杯含有糖分的饮料放在你妈妈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后,你却忘了重新给自己倒一杯不含糖分的饮料,就直接回到沙发上了。于是,你起身去弄点喝的。喝了两口,你突然想起来你现在正喝的饮料,是你最喜欢喝的。第一次跟你前男朋友约会的时候,他请你喝的就是这种饮料……唉,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