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得人同意于你的十二种方法 第五章 苏格拉底的秘密(第2/2页)

我向那位工程师说:‘史密司先生,你所说的我完全同意,如果那发动机发热过高,我希望你就别买了。你所需要的发动机,当然不希望它的热度,超出电工协会所定的标准,是不是?’

他完全同意。我获得他第一个‘是’字。

我又说:‘电工协会规定,一架标准的发动机,可以较室内温度高出华氏七十二度,是不是?’ 他同意这个见解,说:‘是的可是你的发动机却比这温度高。’

我没和他争辩,我只问:‘工厂温度是多少?’

他想了想,说:‘嗯——大约华氏七十五度左右。’

我说:‘这就是了工厂温度七十五度,再加上应有的七十二度,一共是一百四十七度。如果你把手放进一百四十五度的热水里,是不是会把手烫伤?’

他还是说‘是’。

我向他作这样一个建议,说:‘史密司先生,你别用手碰那架发动机,那不就行了!。

他接受了这个建议,说:‘我想你说的对。我们谈了一阵后,他把秘书叫来,为下个月订了差不多三万多元的货物。

我费了多年的时间,损失了数万元的买卖,最后才知道,争辩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要从对方的观点去看事,设法让别人回答‘是,是’,那才是一套成功的办法。

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风趣的老孩子,他一向光脚不穿鞋,四十岁时已秃顶光头。可是,却跟一个十九岁的女孩子结婚。他对世人的贡献,有史以来能跟他相比的不多。他改变了人们思维的途径,直到今天,还被尊为历来最能影响这个纷扰世界的劝导者之一 。

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他曾指责别人的过错?不,苏格拉底决不这样的。

他的处世技巧,现在被称为“苏格拉底辩论法”,就是以“是,是,”作为他唯一的反应观点。他问的问题,都是他的反对者,所愿意接受而同意的。他连续不断的获得对方的同意、承认,到最后,使反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在数分钟前,他还坚决否认的结论。

下次当我们要指出人们的错误时,我们要记住赤足的苏格拉底,并且问一个——能够获得对方“是,是,”反应的和缓问题。

中国人有一句格言,充满了东方悠久的智能。那句格言是:“轻履者行远。”

他们花了五千年漫长的时间,去研究人类的天性,那些有学问的中国人,他们储积了许多聪明的言语就像“轻履者行远”那句话。

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第五项规则是:

使对方很快的回答“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