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围棋差距,曾比军舰的差距还大(第3/4页)

六、

金陵之败,让国人彻底傻眼了。

  

打仗打不过小日本,咱认了;但是连下棋都下不过小日本,我们不服啊!

一个围棋的发源地,一个涌现过顾师言、黄龙士、徐星友、范西屏、施襄夏、无崖子、段延庆、鸠摩智等围棋大师的煌煌大国,现在居然衰到这种水平了?

国人试探着问高部道平:“喂,听说你们岛国的职业棋手都是有段位的,就好比俺们丐帮有布袋,想必您一定是个九段高手啰?”

高部道平吓了一跳:“九段?你们想吓死俺是吧?别害俺回去被师父师兄们笑话啊!俺只是个四段好吧!”

国人不解,猛揉脑袋:“四段是个什么档次?”

高部道平连连摇头:“这么说吧,在俺们那疙瘩,五段以上才能算是高段啊!”

他还说了一段让国人如雷轰顶的话:

“俺们岛国的围棋,高手如云,奇才辈出。最猛的门派一个是‘本因坊’,一个是‘方圆社’,相当于明教和少林派;俺充其量也就是‘方圆社’的一般水平,也就和你们全真教里的什么尹志平、赵志敬之类差不多。

“说句不中听的,你们的高手到了俺们那里,弄不好也就是个鹿清笃啊!”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过了好久才有人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见识一下你们的真正高手呢?”

高部道平抓耳挠腮:“要不,你们凑点钱,俺试试看能不能把俺大哥——广濑平治郎六段请来?”

“凑钱!马上凑钱!”段祺瑞一把揪住两个最有钱的土豪朋友——中国银行总裁王克敏和大富豪李律阁,“一定要把广……广那个什么六段请来!”

七、

广濑平治郎六段一听,你找爷?爷来了!

  

他带来了更残忍的真相——面对高部道平,张乐山等还勉强可以只受让2子。但面对广濑平治郎,中国高手统统被让3子,还是输的多。

至于段祺瑞自己,对阵高部道平都要被让5子,对广濑平治郎估计要被让7子、8子了。

可以想象,当时中国围棋人的心情。

就像你闭门造车,苦练多年,自以为天下无敌,兴奋地跑到终南山上去挑战王重阳,结果被第四代弟子一掌KO,连丘处机、尹志平的面都没见到。

换了是你,你什么心情?

当时围棋圈几乎所有人都产生了同一个念头:俺们的棋,可不能再这么下了!

人家岛国的围棋改革创新已经几百年了,俺们还在把两千年前的“座子”当宝贝。这种棋能不输才见鬼!

当时一个叫李子干的人,目睹中国围棋惨败,愤懑而感慨地狂写了十首《咏棋》诗,有一首是这样的:

“古法拘泥计本疏,兵情顷刻不相如。赵家十万长平骨,误在将军读父书!”

我们国家的好多改革都是吵来吵去的,但是在当时围棋改革的问题上,大家出奇地一致。

因为围棋可以分胜负。你要搞文学改革,肯定有人和你吵:凭什么新文学好,旧文学坏?凭什么不学老祖宗的要学人家的?但是围棋不太存在这个问题:不服是吧?不服你出来走两步?

八、

从此,围棋学日本掀起一大波高潮。1917年,段祺瑞送青年顾水如赴日本学棋;1918年,段祺瑞等促成“方圆社”棋士广濑平治郎访华;1919年,又促成日本青年高手濑越宪作访华;同年年底,邀请日本第一高手本因坊秀哉访华,震动一时——被鹿清笃打倒的国人,终于算是真正见到王重阳了。

到了1928年深秋,史诗般的一幕出现了。14岁的福州青年吴泉东渡日本学棋,历经磨难,终成为一代宗师——吴清源。

当然,吴清源的成功,是日本围棋圈里的事,不代表中国围棋的崛起。我们超过日本仍然是后来的事。

近百年后的今天,日本人的围棋玩不过咱们了。咱们现在派一批90后去,都能把他们的九段杀得稀里哗啦。

让我们的目光穿越百年时空,重回到当年那块棋盘上。在微弱的光芒中,仿佛又看到了“臭棋篓子”段祺瑞,他正被高部道平杀得大败,底裤都输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