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聚集(第2/6页)

刘正和几个人正在紧张地交谈。见我们来了,都迎了上来。

我见到刘正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见到过陆队长?”

刘正摇摇头,说:“我们在山上各处都寻找过,没有发现一点陆华的踪影。”

我有些失望,不过也有些安心,这至少说明我们暂时是安全的。

那几个人先和任元生握了握手,刘正把我和他们做了引荐。由于他们在整个事件中并没有很多出场的机会,为了大家阅读时不至于因为名字太多感到杂乱,恕我在这里只能根据他们的外貌和姓氏做一下简单的记述。

一共是五个人,都是市里地质学院的工程师,我们可以分别叫他们张老头、李胖子、刘眼睛、黄白脸、胡瘦子!

大家寒暄了几句,就由我带路,一行八人向山上走去。

我先前就说过,山并不高,借助朦胧的月光和八只矿灯的帮助,我们很快就赶到了山顶。

虽然刘正他们对整个翠山都进行了搜索,但是正如我所料,他们并没有发现我进去过的洞穴,并非是我比他们强多少,而是因为那个地方很难找,更何况那里没有什么明显标记!

就算凭着记忆,我也是在山上寻找了好久,才找到那个缝隙。我当先跳了下去,然后是胡瘦子,不过他在上面抬头看了半天星空才跳了下来,不是他心有疑忌,而是就在他往下跳的时候,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夜空。胡瘦子年龄不大,也许还记得流星过时许愿最灵的老话,忙着在衣角打结许愿了。

看着那颗流星在头顶上巴掌大的天空一闪而逝,我心里突然一动,好像冒出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但是却又不清晰,不清楚到底想到了什么。

洞口依然狭窄,这就限制了我们能够进入其中的人员数量,包括刘正、任元生和李胖子,由于体形略胖,就是完全展开身子也下不去,所以只好由他们守在洞口,我和其他四人进去。

由于我先前下去过一次,知道里面的结构,所以这次下去不用再采取那种倒退的缓慢方式,而是趴着向前滑行,并且我们还带了一根长绳,也一块绑在最后一个人的腰里带了进去,毕竟我们带着一些小的仪器,出来时,外边的人能够拉一下就更为快捷了。

等我将他们一一接到洞里,那四位地质工程师见到那枚滑溜的石蛋,不禁惊叫出声。听到他们的惊呼,我确定不光我对这枚石蛋感到好奇,他们恐怕也从来没有见过!

※※※

他们先围着这枚光滑的石蛋转了好几圈,啧啧称赞了一番,这才拿出各种设备对石蛋进行检测。

我对于这项细致的科学检验的工作一无所知,所以就成了五人中唯一的一个闲人,于是趁着他们忙活的时候,我开始仔细搜索这间不是很大的石室,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

我细细地搜索了一番,除了石头之外,就是一些面包的包装袋和矿泉水瓶,扔的到处都是,再别无他物。这说明陆华和白枫确实在这间石室里呆了好几天。

但是这里的石头有点古怪,不像是外面石室中那些岩石一样凸凹不平,有尖有楞,而好像是被人用砂纸细细打磨过一样,整个石室就像是一个蛋壳内壁,异常平滑!而且表面发乌,像是用高温均匀地熨烫过一样。

我向走过我身边的张老头问道:“你看,这石岩为什么是这种颜色?”

张老头贴近墙壁用舌头舔了舔,然后用手里的电钻打了一个小洞,将从里面挖出的石屑放在掌心,仔细看了半天,又用鼻子嗅了嗅,极为肯定地答道:“这里肯定被高温烧炙过,石头融化以后,又重新凝结了!”

这时,那个刘眼睛手里正在拿着一个仪表围着石蛋不停地转着圈子,像是在推磨,手中的仪表发出不规则的吱吱呀呀的响声。

刘眼睛一边看着仪表,一边忙着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东西。

而黄白脸却在用电钻不停地在石蛋上钻着孔,可以看得出石蛋石质很坚硬,因为电钻钻上一会儿,便啪的一声断了钻头,他又要蹲下来换上新的,一直换了四个钻头,才终于在石蛋上打出小拇指大小的一个孔洞,取出石样来装进一个密封袋里。

另一位地质工程师胡瘦子却在用一个闪光照相机不停地咔嚓咔嚓的给石蛋拍照,弄着整个石室像是在不停地打着闪电,一明一暗地不停闪烁着荧光。

我围着石室转了好几圈,实在没有发现别的什么痕迹,便蹲在一旁看其他人忙活。

四个人一直折腾了有一个多小时,才算告一段落,张老头道:“有没有得出初步的检测结果?”

黄白脸说:“石质坚硬异常,可以初步断定是经过锻造后得到的石晶,不过至于成分如何,只能等到回去检测以后才能断定出形成年代和石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