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姬娅(第6/6页)

一个钟头这样过去了,这时我又第二次(这是可能的吗?)听到从床铺那里发出一声模模糊糊的声音。我怀着极端的恐惧,仔细谛听。声音又传来了——是一声叹息。我急忙冲向尸体,看见——清楚地看见——嘴唇抖动了一下。很快就放松下来,露出一线明亮的珍珠色的牙齿。原先我心中只是极度害怕,这时又加上了惊异。我感到我的视线模糊了,思想紊乱了;费了好大的劲,我才终于使自己提起精神,去做那责任感又一次向我指出的事。这时,其前额、面颊和喉部都现出一些微红;可以感觉到整个躯体都有热气;甚至心脏都微微跳动起来。这位小姐还活着;我便以双倍的热情来进行使它复活的工作。我擦洗了她的鬓角和双手,用尽了经验及不少医书上所提供的各种办法。但是,一切都枉费心机。突然,血色消退了,心跳停止了,嘴唇重又现出那种死人的表情,接着,整个尸体又显出冰凉,青灰,梆硬,皮包骨,显出几天以前就成了死人的一切令人恶心的奇形怪状。

而我再次沉湎于莉姬娅的幻象之中——再次又听到乌木床那里传来一声低声抽泣(事情这样离奇恐怖,以致现在我一边写一边还在发抖,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但是,我何必连续不断地细述那一晚的那些无法形容的恐怖呢?何必按下正文不写,却来反复讲述在灰色黎明到来之前,这出可怕的复活剧如何一次次地重演;每一次的故态复萌,如何只能导致更为坚定的、显然无可挽救的死亡;每一次的发作,如何都带着一种跟无形的仇敌拼博的样子;以及每次拼搏之后,尸体上就如何要出现一种我无法知道的古怪变化呢?还是让我赶快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那个恐怖之夜已过去了一大半,而已经死亡的她,又一次动了一下——这次比以前动得更有力,虽然,毫无希望使它从死亡中苏醒这件事,比任何事情都更为可怕。我早已停止去努力或者行动,只是一动不动地坐在睡椅上,孤立无援地经受着一团混乱的强烈感情的折磨,这种感情倒不是极端畏惧,畏惧倒不可怕,也不令我憔悴。我再说一遍,尸体动了,而且这次比以前动得更有力。生命的色彩以罕有的力量照映到脸上,使脸色骤然发红——四肢松动了——除了眼睑仍然紧闭,尸体上裹着绷带和寿衣,仍然让人觉得是个死人样子以外,我可能会要想到罗威娜确实已经完全从死神的镣铐中挣脱出来了呢。如果这种观点在当时也不能完全被接受,那么,至少我不再怀疑那裹在寿衣里面的东西已从床上爬起身来,摇摇晃晃,脚步无力,双目紧闭,像一个人迷迷糊糊在梦中一样,有形的,可以摸得到的走到房子当中来了。

我没发抖——我也没动——因为许许多多无法形容的幻想,跟这个人形的神态、身材、举动连在一起,很快冲进我的脑子,已使我瘫痪——已使我冷却成为石头。我一动不动——只是注视着那幽灵。我的心中狂乱无序——心烦意乱得无法平静。站在我面前的果真是活着的罗威娜吗?果真完全是罗威娜——那位特里缅因地方的秀发碧眼的罗威娜・特里万妮昂小姐吗?为什么,为什么我要怀疑呢?那绷带死死地缠在嘴巴周围——那么有可能那不是特里缅因那位活着的小姐的嘴?而那两颊——有着她妙龄期的那种玫瑰红——不错,这的确可能是特里缅因那位生气勃勃的小姐的美丽的双颊。而那下巴,连同那两个酒窝,跟健康时一样,这也可能不是她的吗?——但是,是不是患病以后她却长高了?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疯狂使我有这种想法?我一跳跳到她跟前!她往后一退,不让我接触她,这样她就使头上裹着的可怕的尸布松开,落下来;而让满头蓬松松的长发在卧室里流动的空气中飘动;那比子夜的鸟翼还要黑呢!这时,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形慢慢睁开眼睛。“这一下,至少,”我尖声高喊,“我绝不会——我绝不会弄错了——这对圆圆的、乌黑的、任性的眼睛,正是我失去的爱人——那位小姐——莉姬娅小姐的!”

唐荫荪 译

[1]约瑟夫·格兰维尔(1636—1680),英格兰人,自封的怀疑论者和皇家学会辩护人,相信巫术和魔鬼,相信灵魂在肉体之前即已存在,并为之辩护。有人认为他是心灵研究的创始人。——译者注 [2]此词恐为阿斯托雷之误。阿斯托雷,亦即阿斯塔忒,东方丰产女神和司爱情婚姻之女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佛洛狄忒。——译者注 [3]德洛斯,爱琴海昔克拉德群岛之一,希腊神话中说,宙斯宠情妇勒托,使其怀孕,天后赫拉妒嫉,迫使勒托到处流浪,最后到达德洛斯岛上,产下了阿波罗及其姊妹阿耳特弥斯。勒托作为母神,与子女同受祀奉,阿耳忒弥斯则是一位贞洁的处女神。——译者注 [4]克莱奥门尼斯,公元3世纪雅典著名雕刻家。——译者注 [5]德谟克利特(约前460—约前370),古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说创始人之一,其著作达73种,几乎包括人类知识的一切部门,现仅存极少数断片。他有一句名言:“事实真相在井底。”因此,“德谟克利特之井”意为储藏秘密之所。——译者注 [6]勒达,希腊神话中的仙女,斯巴达国王的妻子。宙斯爱其美貌,化为公天鹅,与之交,后勒达生下二蛋,一蛋孵出海伦,一蛋孵出后来成为双子星座的狄俄斯库里兄弟。——译者注 [7]卢克索,埃及集镇,原为埃及底比斯古城南半部遗址。——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