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6/8页)

“出什么事了?”末吉看了看四周。店里有好几个吃到一半的客人也冲了出去。

“警铃好像响了吧?是不是着火了?”

末吉可能也觉得没法继续谈下去了,他站起身来。“专务,不好意思打扰了您这么久。入会的事情就麻烦您了……”末吉又鞠了一躬。

“好。”味冈放心了不少,这才在意起周遭的动静来。那听上去像是消防车的警铃声,也有可能是警车的铃声……他原以为是附近的店铺又发生了斗殴,或是进了小偷,可这样看来,极有可能是神邦大楼里出了事。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东明经济研究所里——泽田美代子不是不在屋里吗?

味冈一出店门,发现电梯口前挤满了人,上不了电梯的人,居然还爬起了楼梯。上到一楼,味冈终于得以与末吉祐介分头行动,他发现商店街里的人也开始往楼上跑……

大楼侧面的小门外,停着一辆救护车和两辆警车。警察站在门口,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白色警车外,围着一群凑热闹的群众,只见人群的包围圈越来越大……

滂沱大雨中,黑的、白的、红的、蓝的、黄的,各色花伞盛开在雨中,也有人干脆没有打伞。大家都齐刷刷地看着大楼入口。

显而易见,楼里出了事——而且还是值得出动救护车和警车的大事。

然而,味冈却没有加入凑热闹的人群,打探事件的消息。他总觉得那是无用功。他知道自己太胖,会引人注目。要是这样一个胖子到处打听消息,警方肯定会注意到他。

即使当时警方没有注意到他,事后调查时,也许还是会有人记起,“话说回来,当时的确有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来打听消息呢。”群众甚至会告诉搜查员,那是犯人在打听情况。群众的证词,极有可能诱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味冈想起,自己曾在杂志里读过一篇警方人士写的有关犯罪心理学的文章,里头提到犯人肯定会回到现场,或是行凶后干脆不离开现场,观察警方调查事件的情况。

报上也曾报道过,有犯人混在凑热闹的人群里,装出协助警方办案的样子。

想起自己趁泽田美代子不在,独自潜入事务所,味冈的脸上立刻没了血色。他赶忙往警车和群众的反方向走去。他没有带伞,于是只能缩紧身子,在房檐底下走,希望能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走到自家轿车停车的地方。一路上,又见着许多人朝神邦大楼跑去。

有人喊道:“有人跳楼了!”

还有人说:“楼里进了强盗,正挟持人质与警方对峙呢!”

味冈知道肯定不是跳楼,毕竟他刚从那栋楼里走出来。也不太像是有人挟持了人质。不明事件真相的人们开始胡乱猜测,兴奋地往大楼跑去。

车子还停在远处,可司机却不见了踪影。莫非他也去看热闹了?

味冈没有生气,因为司机定会带来事件的最新情报。他回来得越晚,情报与真相的距离就越近。

于是,味冈走去一座剧场大厅的屋檐下避雨。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被雨水打湿的车身闪闪发光。其中也有插着报社旗帜的汽车,往神邦大楼的方向驶去。

司机回来了。他脱下帽子,不住地道歉。

“你上哪儿去了?”味冈坐进车里,平静地问道。为了让司机放心,他还特地点了根烟。当然,这也是为了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听说神邦大楼出了杀人案,就去看热闹了……对不起。”司机一边操纵方向盘,一边低下头。

“杀人案?”味冈差点儿把手上的香烟掉在地上。

“是的,好像死在七楼楼顶上。那里有个独立的机械室,里头是什么换气装置啊、水箱啊,还有让这些设备运作的马达什么的。尸体好像就在那机械室里。当然我也是从别人那儿听来的,不是警察说的,具体怎样我也不清楚。”

“那死的是男是女?”味冈咽下一口唾沫,继续问道。

“这……我也没打听清楚……”

车窗外,雨水如瀑布般泻下,冲刷着汽车挡风玻璃。

神邦大楼的事件由警视厅负责调查。

报纸上的报道基本沿用了警视厅公布的内容。各家报纸的文章大同小异,概要如下:

神邦大楼屋顶有一个机械室,里面装有供水(包括冷气用水)和换气装置,各种管道如小蛇一般缠绕交错。大楼的员工说那是“楼顶机械室”。

六月十日下午五点十分左右,大楼维修人员(负责管理电机设备的技术人员)前往楼顶机械室,发现门锁被人撬开了。房间里都是机械设备,没有贵重物品。维修人员们都以为是有人恶作剧,因为平时楼顶并不对外开放,但还是有人会不时地上来。各个楼层的店铺员工,或是公司职员,都喜欢到楼顶来眺望景色。这栋老旧的大楼里没有足够的安全设备,为了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才会禁止人们到楼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