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天晚上的故事——私房菜(第5/32页)

说着,他咬了一口青瓜,嚼了几口,动作变慢了,表情渐渐凝固。

“怎么了?”老陈问道。

老苏没说话,又咬了一口那青瓜,过了几秒,他如梦初醒般睁大眼睛,大声说道:“太好吃了!你们快尝尝”

另外五个人对视了一眼,怀疑老苏是不是在开玩笑,一根生青瓜会有多好吃?

但好奇之下,还是每个人都夹了一段青瓜,放进嘴里。

穆雷的牙齿刚刚卡擦咬了一口青瓜,那爽脆的口感和随之而来的晴天,鲜香便布满整个口腔,他这才知道,这盘青瓜不是生的,而是用盐水腌制过的。可说起来简单,这恰到好处的口感和滋味,却绝不简单!

未去皮的青瓜,会有些许生涩,口感也有点硬,但用盐水腌制过后,由于盐水的浓度大于

青瓜细胞内的浓度,青瓜会失水而变软,影响爽脆的口感,但这盘

青瓜口感适宜,不软不硬;咸味也恰到好处,不淡不咸,并且没有其他任何哗众取宠的调味,仅仅依靠青瓜本身的清香与盐配合,达到最微妙的平衡,最大程度地引导出食材本身的美味。此菜简直像未经世事、清新脱俗的少女般妙不可言!而仔细想来,具体的腌制方法、放多少盐腌制,腌制多久,以及对青瓜本身的挑选,都极为重要,这盘青瓜粗细均匀,显然也是精挑细选——如果大小不同的话,吸收盐水的程度便会有所不同,形成口感的差异。

想到这里,穆雷不禁在心中惊叹——仅仅一盘盐水青瓜,仔细揣度之后,才发现隐含如此学问和奥妙。他们所谓的几个美食家,竟然被这朴实的外表所蒙蔽,以为只是未下功夫的一盘生青瓜。实际上恰好相反,厨师为这道菜所付出的时间和心血,可能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如果一般人吃到它,可能只会连声赞叹“好吃,好吃! ”绝对品不出其中的韵味和道理。

此时,同桌的几个美食家,也纷纷品出了这盘青瓜的美妙。他们像从幻境中遨游了一趟返回现实,赞不绝口。一边再次夹起品尝,一边探讨这盘菜的制作方法。

老何说:“以我看,将整根青瓜腌制在淡盐水里,吃之前再去掉头尾,才能 让让盐慢慢渗透,不至于令青瓜变软。”

老余说:“但用此方法,估计要腌制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才能令整根青瓜入味。这盘青瓜新鲜得就像才摘采的一般,如何做到这点? ”

老陈说:“腌制方法必然非常重要,不能用一般的泡菜坛,也不能像跳水泡菜般随意,可能大有讲究。”

“依我看,青瓜本身的选取最重要。”食仙说,“你们没发现吗?这盘青瓜清甜的口感,与市场上几毛钱一斤的普通青瓜不可同日而语。食材的来源必然与众不同。”

这时,中年女人恰好端着另一盘菜走了进来。食仙立刻问道:“请问,这盘青瓜的原材料,是在哪里买的? ”

女人道:“对不起,我们家里有规矩,客人不能打听任何一道食材来源和烹制过程。”

食仙这才想起穆雷之前跟自己提到过的那几条怪异规矩——看来果真如此。

他只能悻悻然的闭口了。

那盘青瓜已经吃完了,老苏显然意犹未尽,问道:“这盘青瓜,可以再来一盘吗?实在太好吃了!”

女人不温不火的说道:“抱歉,我们这里每道菜只上一次,绝不重复。”

老苏好像担心再也吃不到这美味的青瓜了,着急的问:“永远不重复?下次来也没得吃了?”

女人想了想,说:“下次就说不准了,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全看我们当家的。”

穆雷对一脸失落的老苏说:“好了,咱们品尝下一道菜吧。”

女人把手中托着的一道热菜摆上桌,穆雷从来没见过,问道:“请问这道菜的名字是?”

女人放好菜后,莞尔一笑,“当家的还没来得及取呢?没有名字。”说完

又离开了。

老何回头望了一眼女人的背影,对几个朋友说,“听着意思,这道菜是今天才研制出来的?”

“我之前不就说了吗?好的厨师就如同艺术家,要即兴发挥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作品,”老陈说。

老苏看着这道热气腾腾,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放下对刚才那盘青瓜的依恋,再次食指大动,“别说了,快吃吧。吃完了再评价。”

众人一齐动箸,第二道菜是一盘淋上浓厚汤汁的荤菜,从外表看有点像鸡肉或鹅肉,穆勒尝了一口,再次从心底产生震撼——肉质细嫩爽滑,口味层次分明,包罗万象,如果把刚才那盘青瓜形容为清新脱俗的少女,那么这道菜就像是一个经历百味人生的美丽妇人——丰富、醇厚、饱满、令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