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第2/4页)

《树号》是一部比较特殊的作品,树号,是在原始森林中行走的先行者们在树干上砍出的长方形痕迹,砍掉树皮后,露出树木的本色。两个树号之间的距离,大体上是从这个树号可以肉眼看到另一个树号那么远。在莽林中只要循着树号向前走,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最终到达目的地。

阿斯塔菲耶夫各个创作阶段有比较集中的题材,有自己创作的里程碑和时代的烙印,但《树号》是一个幸运的例外。作家本人证实,几乎他刚一走上文坛起就开始写作《树号》了,他在文学的莽林里一面探索,一面砍下自己的“树号”,而这些“树号”又引导他向创作的原始森林的纵深前进,向陌生的领域开拓。如果说其他一些作品有其阶段性特征,那么唯有《树号》贯通作家整个的创作历史过程;如果说其他一些作品有各自的体裁和风格特征,那么唯有《树号》的体裁兼容并包,融合多种体裁于一体;如果说其他一些作品有其独特的调性,那么唯有《树号》是由多种调性构筑而成。谈到《树号》的体裁,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诸如说是散文诗、抒情哲理微型作品、微缩劝谕篇、自由联想、回忆录、游记、短篇小说、自省……阿斯塔菲耶夫自己则称《树号》是作家与读者沟通、倾吐积愫的一种文学样式。我们着手翻译时,在选材过程中注意到了《树号》多样性的特点。我们既选择了《月影》、《芍药》、《古老的、永恒的》等抒情哲理散文,也选择了作家访问中国、法国、希腊、南斯拉夫等国时写下的异国情调浓郁的游记性文字;我们既选择了自述体回忆录《迟说的谢谢》,也选择了几篇只有几行字的微缩劝谕篇。

包括在这部散文集里的另一篇作品是《俄罗斯田园颂》。它是作家呕心沥血,剖露精诚,倾注全部情感,伴随着苦涩与甜美的回忆,运用颂歌这种古老的体裁写就的一部赞美俄罗斯大自然和普通人性格的颂诗。

颂歌,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是抒情诗和音乐的一种体裁。颂歌是庄严热情的颂扬性作品,多用来讴歌崇高和英雄,但是在《俄罗斯田园颂》里,作家却平中见奇,曲径通幽,他歌颂的是俄罗斯人几乎家家都有的早已司空见惯的菜园子。他赞美的不是挺拔俊秀的参天大树,也不是罕见的人参花,而是平平常常的小黄瓜、黄耳朵的向日葵、俄罗斯人每餐都离不开的马铃薯。在这部别具一格的颂歌里描写的蔬菜、草木有一百二十种,家畜、家禽、飞鸟、昆虫、鱼类也有七十余种。不言而喻,对这样绚丽多姿的田园,任何画家都难以调制出恰如其分的颜料绘成反映天然本色的图画。在阿斯塔菲耶夫笔下,有二十多种颜色;这样的田园里,任何音乐家都难以模仿或弹奏出天然的音乐声,可是阿斯塔菲耶夫却描写出了十三四种声音,甚至写出了鱼的声音。俄罗斯有一句谚语,叫做“像鱼一样默不做声”,而在作家笔下鱼和鱼之间或嬉戏或追逐,都有人们难以描摹的音乐。作家热情歌颂一切生命、一切善良、一切光明。这也是他一贯的创作主题:生战胜死,善击败恶,光明逼退黑暗。

《俄罗斯田园颂》里作家没有着力刻画人物,但是有一个小男孩贯穿在整个作品之中。这个小男孩早年父母双亡,身体孱弱,由爷爷奶奶抚养,他虽然瘦小,却具有男子汉的性格。小时候被婶婶阿姨们拖到农村澡塘里去给他洗澡,他认为是男子汉的屈辱。稍大一些时候,乡下的男女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过家门”游戏,他给一个瘦女孩当“当家人”,他也忍受不了“妻子”的体贴,而离“家”出走了。作品中小男孩无处不在,若有似无。忽而飞腾在天空,忽而在梦幻中与水生生物搏斗。作家塑造的小男孩是一种命运的象征,是俄罗斯性格的微缩。

作家把极平常的动植物、极普通的人容纳在颂歌这样的崇高体裁之中,内蕴深刻,匠心独具。正是普通的人和物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只有平凡,才能汇聚为高尚。

尽管《树号》和《俄罗斯田园颂》各自具有特点,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内在的共性,它们都离不开作家创作的总的轨迹,它们大体上具备以下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先,作家完美地继承了民间诗学传统——通过拟人观描写大自然。他笔下的自然界是活灵活现的,富有强烈的动感和灵性。絮絮叨叨的溪水、呻吟啜泣的暴风雨、哀叹命运不济的一片落叶、忍辱负重的老骟马……作家描写大自然景色时不是静态写生,而是动态地连续“抓拍”。他一连几个小时观察花蕾慢慢绽开、怯生生地望着世界的过程;他仔细描述一片秋叶从枝头脱落、飘零到地面的短暂旅途;他欣喜地看着黄瓜怎样开花、怎样结出小黄瓜纽儿;他怜悯地写出小苍蝇在获得结合时一刹那的快乐之后留下后代而死去……在作家看来,大自然是人物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的心态、情绪,与人的道德密切不可分割。他常常直截了当地让“景”与“情”贴近、靠紧。狂风骤雨过后黑麦倒伏在地上,虽然很吃力,但是却仍然能够从地上站立起来。作家赞美麦穗顽强的生命力意在称颂人,显扬人经过磨难之后会更加成熟、坚毅。阿斯塔菲耶夫有一句名言:“烈火锻冶好铁,磨难造就强人。”在作家娴熟的笔下,自然与社会也是血脉相通的。在描写了自然景色之后,作家并不穿凿附会地信口说教,也常常不在文章结尾时用“添足”之功,施“点睛”之笔。他放手让读者自己去意会。几百字的《小阵雨》描绘的是纯自然现象,却留给人们充分联想和思考的余地。天空里突然落起了雨点,狂风卷着雨滴吹打树叶和庄稼幼苗,吓得鸡鸭东躲西藏。但是,一阵小雨过后,地表面也没有被打湿,干旱燥热丝毫不减,一切一切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