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第2/3页)

这二人还真桥归桥,路归路了?

砚台薅了一把头发,道:“不成,这事得让将军知道。”

只不过一路上,砚台都没能找着机会跟叶建南说这事。

回了叶家,叶建南先去叶老太君院子里给她请安。

一年不见,叶老太君似乎更苍老了些,一双眼较从前倒像是清明了不少。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叶建南立了战功,叶卿又生下太子,老太君心里高兴,气色也不错,还留叶建南说了会子话。

“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婆子如今算是信了这句老话。你们如今都长大了,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老婆子也不想嘴碎讨人嫌。听你母亲说,你再过两月就得去驻守雁门关,出门在外,万事都要多加小心。”叶老太君叮嘱道。

叶建南给她磕了个头:“谢祖母教诲,孙儿省得。”

叶老太君叹了口气:“你莫烦你母亲,她性子是糊涂,可做这些都是为你好。换做从前,祖母自然也盼着你成家立业,早些生个孙子给我抱。如今……唉,一切都随缘罢。”

“孙儿不肖,叫祖母担心了。”叶建南垂着头道。

叶老太君蹒跚着脚步上前扶起他:“你比你父亲出息,你祖父在九泉之下,也是知足的。以后叶家的大梁,就全落在你一人身上了,南哥儿,你得把它好好的扛起来。”

“祖母……”叶建南喉间有些发哽,只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好了,去松鹤楼看看你父亲吧,虽说是有汤药吊着,可他这辈子,约莫也就这样了。”提起自己这唯一的儿子,叶老太君心中也是百味陈杂,她唤了自己身边的伺候的陈妈妈送叶建南出去。

陈妈妈把叶建南外院门口,抹了一把眼泪花道:“少爷,老太君近日身体欠佳,说句不好听的,她……她老人家还能再等几年?您也老大不小了,早些娶亲,让老太君抱抱嫡孙吧!”

见叶建南不答,她又道:“从前是寻不着合适的亲家,可如今,这大半个京城的贵女都任您挑,您迟迟不肯成亲,到底是在拧什么?”

叶建南只道:“我自有分寸。”

他如今的气势比以往更足,一句话落下,哪怕陈妈妈还有满腹的话,也再不敢开口。她身为下人,因在老太君身边伺候多年,才得了这份敬重,但那些话已经是以下犯上。

他道:“下去吧。”

陈妈妈没再多言,屈膝退下。

叶建迈着散漫的步子走进松鹤楼的时候,就发现楼里一个下人也没有,估摸是知道这边平日里没什么人来,又偷懒去了。

他上了楼,发现叶尚书正躺在地上,地上是打碎了的茶壶和一地水渍。

他瘦骨嶙峋,嘴唇干得发白,也顾不得脏不脏,直接伸出舌头舔地上的水渍解渴。

发现有人进来的时候,叶尚书就抬头往大门这边看了一眼,看到叶建南的时候,明显瞳孔一颤。

他似乎觉得难堪,把头扭做一边,只余一个头发灰白的后脑勺对着叶建南。

他中风后,苍老得格外厉害,不到一年,以前难得见到一根白发的头顶,也已经花白了。

叶建南在原地静静站了一会儿,才上前把叶尚书抱回了床上。

“砚台。”他沉唤一声。

“将军有何吩咐?”守在外边的砚台拱手问。

这是他们在军中的礼仪,习惯了一时半会儿有些改不过来。

叶建南道:“烧一壶茶水过来。”

砚台弄茶水去的这段时间,父子两谁都没有说话,叶尚书一直把头扭做一边,不肯看叶建南。

一直到砚台送了茶水过来,叶建南倒出一杯,放凉了,才端至叶尚书嘴边。

叶尚书干裂的嘴唇贴着茶杯,他嘴唇哆嗦着,许久才张嘴,就着叶建南的手喝了一口茶。

有水泽大片大片从他眼眶滑落。

一直到这杯茶喝完了,叶建南才问了一句:“还要吗?”

叶尚书努力掩盖自己的哽咽声,狼狈点了一下头。

叶建南就又倒了一杯茶喂给叶尚书喝。

三杯茶下肚,叶尚书才没再要水喝。

他始终扭着头不肯说话。

叶建南道:“阿卿前几天刚诞下皇子,次日朝会上圣上就封了阿卿的孩子为太子。我入秋后就起程前往雁门关守关。”

叶尚书是何反应,叶建南并不关心,他只是觉得,这些东西,该告诉他罢了。

他和叶尚书,从来就没有好好说过一句话,快离开时,想起刑部传来的另一则消息,他顿住脚步:“对了,刑部传出消息,赵姨娘死了。听说是染上疟急病死的,人还活着的时候,身上的肉就快烂完了,长了一堆蛆虫。官府用一卷烂草席裹了尸体,扔城外的乱葬岗去了。”

说完这句,他才转身大步离去。

叶尚书转过头,望着叶建南离开的方向,头抵着床柱,老泪纵横。嘴唇翕动良久,才唤出一声:“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