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谈心(第2/3页)

字字句句,都透着浓浓的关心与爱护。

陶南风笑眯眯地点头,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孩子们两岁了,在堂屋摆了张小方桌,端正坐在桌边,拿着小勺子自己乖乖吃饭。梁银珍一边吃一边关注着孩子们,忙碌而充实,可整个人都精神奕奕,显然乐在其中。

吃完饭,日头已经升了起来,大家便在堂屋歇凉闲聊。

堂屋装了吊扇,呼呼地吹着,赶走暑热。

陶守信把这次投标的过程简单地说了一遍,听得大家心潮起伏。

梁银珍虽说是家庭妇女,但却是个有大智慧、见过大风浪的女人。她对陶守信说:“这个什么招投标好,公平。”

如果不是公平竞争,京都那么多家设计单位,西城区体育馆项目怎么也轮不到陶南风参与。

你再有本事又怎么样?在华国这个人情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决定了你能够走多远。尤其是基建领域,接项目、拿任务那可都得靠关系。

陶南风一个外来户,设计方案再好也不可能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干掉其余九家设计单位,顺利拿下项目。

她能成功、能出名,不仅得益于苗靖帮助、钟部长一锤定音,归根到底是因为招投标制度给她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因为公平,所以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被选中。

可以说,陶南风感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好处,拿到了第一份改革红利。

陶守信点头:“是,招投标制度好,国家的改革思路非常正确。就是要公平竞争,建筑市场才有活力。”

如果都要靠关系才能接到项目、靠请客送礼才能开展工程,哪怕放开建筑市场,这个市场也会是一滩死水。

长久的计划经济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而现在国家显然已经意识到一些问题,准备在各行各业进行改革,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陶守信看着向北:“南风现在成为改革的标兵,这份示范效应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想象接下来她会很忙。你作为她的爱人,有没有想过未来怎么走吗?”

向北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之中。

一直以来,向北以陶南风为中心,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她转动。

她想继续读研,那他就举家迁到江城,为她打理好生活起居;

她想开公司,那他就买下一栋楼,协助她管理好公司事务;

她忙事业,他就在家里带好孩子。她需要用钱,他就开烟厂赚钱。她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他就在院后村搞集体经济……

现在岳父问他,有没有想过未来怎么办,向北听懂了他的意思。

陶守信这是担忧女儿成长太快,向北却停在原地不进步,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外人的眼里他们两人不般配,将来会有矛盾产生。

京都繁华、外面的世界很大,陶守信这是真心实意在为女婿打算。

陶守信语重心长地说道:“向北啊,你是个稳重、大气、宽厚的汉子,我非常欣赏你。夫妻必须共同成长,这段关系才能稳定。南风现在拿下京都项目,苗靖在招投标办任职,将来有可能会有更多京都项目、外地项目,到时候南风肯定得经常出差。我和你、南风,我们大家都相信你们情比金坚,可是……人言可畏啊。”

如果人人都说向北配不上陶南风,到时候夫妻俩一起走出去,向北会不会自卑呢?

如果人人都觉得陶南风有学历、有能力,却嫁了个高中没毕业的烟厂小老板是件可惜的事,向北会不会心理不平衡?

自从在京都见到苗靖,陶守信就有了危机感。

陶南风心无旁骛,眼里只有建筑,可架不住旁边人有想法啊。范至诚崇拜她、苗靖欣赏她,若是再来一个志同道合的神仙伴侣,向北怎么办?

向北信任南风,但陶守信觉得婚姻的危机往往埋藏在这些表相之下。信任,有时候会毁于一件细小的琐事。

三人成虎,流言可以杀人,陶守信必须把这话挑明。

向北的面色变得凝重。

梁银珍也紧张起来。陶南风是向北的妻子、是她的媳妇,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就是这个家的灵魂。现在陶南风事业越做越大,会不会嫌弃向北拖累?

先前找到陶南风的时候,梁银珍就有这样的担忧。陶南风是教授的女儿、有文化、长得好、性格好,简直样样优秀。向北虽然在母亲眼里很好,但在外人眼里却配不上南风啊。

当年提亲的时候,向永福和梁银珍就忐忑不安,只怕陶守信不同意。

不过好在陶守信不嫌弃、陶南风真心喜欢向北,两家人这才结为亲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而现在,如果陶南风站得越来越高呢?这一切会不会改变?

梁银珍站起身,声音干涩,她推了一把向北:“孩子我来带,你和南风一起工作,你要一直帮着她,不要让她在外面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