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页)

姜蓁叹了口气,“这种水稻不好找,一旦错过,不知道又要等几年。就算难找,我也想赶紧把那几株稻苗找出来。希望偷苗的人只是为了求财,不是为了捣乱。”

【想捣乱的间谍,应该都在都邑蹲着。偏远的小县应该没什么厉害人物。】

不确定偷稻苗的贼人是否还在丹朱县,姜蓁直接把查人的范围扩大到了象郡。

姜蓁的命令一下,象郡立刻就戒严了起来。

出入城门的马车,无论身份有多尊贵,都要严查,尤其是可以放下水稻苗的地方,更是会被重点查看。

“怎么了这是,忽然查得这么仔细?”

“丹朱县丢了几株水稻,正在严查贼人呢。”城门的守卒八卦的说道。

“几株水稻?不至于这样吧。”

“至于,怎么不至于,这水稻可不是一般的水稻,是王上在官报上发过悬赏的水稻,叫什么…嘶~想不起来了,反正那几株水稻金贵得很。”

“想想也是,要是这玩意儿不金贵,怎么会有人偷呢。”

“什么水稻这么厉害,我家田里的水稻行不行?”

“这我哪知道,你去图书馆看看去年的官报呗,上面应该有写。”

被金钱和利益驱使,城内的图书馆建立以来,第一次爆满。

哪怕不识字的,也要去听两耳朵。

“你快仔细说说,这金贵的稻苗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回家我好看看我田里有没有……万一有的话,我就发了!”

“嘿嘿,你要是能找到偷稻苗的贼人,你也能发财。”

“如今象郡搞出这个大的动静,足见王上的重视。可惜,如今这个功劳,丹朱县的县令拿不到了,县令应该气惨了吧。”

“何止丹朱县的县令,咱们郡守应该也气得不行。”

明明是一个挣表现的好机会,却被几个贼人给搅和了,象郡的郡守确实气得够呛,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把丹朱县的县令叫来骂了一顿。

但郡守也不是刚出气不干活的人,在姜蓁的命令下来之前,丹朱县周边县城的检查,就比平时严格了好几倍。

丹朱县更是进行了大排查。

住在客舍里的人,全部要查户籍文书证明,没有证明的,统一抓进牢房里,甚至有户籍文书,但形迹可疑的,依旧会被抓。

县里的每个街道和郊外的各乡里,突然来的生人,哪怕有身份证明,也会被严格审查。

尤其是稻苗失窃的那个乡,是重点监察对象。

这样严格的检查,原本只有丹朱县有,姜蓁的口令一下,丹朱县周围的几个县也是如此。

不过他们这一通审查,虽然查出了几个逃犯,水稻的影子都没见到。

就在丹朱县县令愁得头发都快掉了的时候,他终于等来了蓝河卫协助办案。

看到骑马而来的蓝河卫,就仿佛是看到了仙女一般,殷勤得不行。

新来的蓝河卫也没有客气,直接吩咐道:“先审牢里关着的人。然后张贴悬赏,谁能给出有用的线索,给赏金。”

“牢里的人都审过一遍,但贼人应该已经离开丹朱县……”

蓝河卫无所谓的说道:“再审一遍也不碍事。”

蓝河卫审人,没有严刑拷打,只是像大家陈述了一个事实

现在是水稻扬花时候,那水稻成熟的时间,大致也能推算出来。到那个时间,周围的城池,还会严查。

象郡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段时间内,商贾没得到确切消息,是不敢来的,来的人少了,离开的人自然也会更少,尤其是在水稻成熟季节离开的人,不知道会有多显眼。

而且一两个月之后,别的地方说不定也会发现姜蓁要找的稻苗,丹朱县的那几颗稻苗,也就不值钱了,还不如就靠着如今的悬赏拿钱……

给大家说了这一通理论,蓝河卫就把牢里的人都给放了出去。

偷苗的人,本就是为了钱财,威逼不管用的情况下,利诱却是有用的。

在蓝河卫放人的第二天,就有商贾向蓝河卫提供了稻苗的情报。

“贼人应该是跑了,但那几颗稻苗,还留在小溪边……”

“听你说话的口音,你应该是宋国来的商人?”蓝河卫问道。

对方憨笑一声,“是宋国,没想到大人您居然能听出来。”

走南闯北的商贾,好的世道,大多正经做生意,但要是遇上不好的世道,商贾也能变身杀人劫货的盗匪,正经生意哪有偏门生意挣钱。

知道这是个宋国来的商贾,蓝河卫就挑了挑眉,没再多问,“先带我们去看看那几株稻苗的,如果那几颗苗是我们要找的苗的话,不会少了你的赏金。”

“嘿嘿,那苗八成就是你们要找的……”商贾的语气自然,但心里却是慌张的。

起贼心的时候,他心中类比的是宋国的查案速度,觉得自己跑路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