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2页)

【新日历的一月一日,就是在姜国大祭后的第三十二天,确定没算错吧。要是算错,那可就尴尬了。】

【肯定没错,这个时代观察星象大佬们,提供的资料都还挺准确的。】

【把阿蓁登基的那一天,算作新年的第一天,说起来还挺有纪念意义的。只要这个历法一直沿用,阿蓁的存在就不会被人忘记。】

换新历法,原本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把新历和姜蓁的登基挂钩,事情一下子就变得简单起来。

大家一致觉得,姜蓁执掌姜国之后,姜国将会有一个新的开始的,心中满满的都是期待,哪怕是新历法,大家也准备全盘接受。

对姜蓁订好的时间,太史和太卜都不敢多说什么,只会夸道:“好日子,这是个好日子。”

唯一有异议的,就只有姜王了,“还说挑个时间最近的日子,我能早日卸下身上的重担,结果你还非得选个那么远的。”

虽然觉得时间太长了,但姜王对姜蓁想要推广的新历还是很叹服的。

“你的师门还真是高人辈出,去年我对照你给我的新历看了一眼,发现每月的十五十六,都是月亮最圆的时候,而且上半个月看到的都是上弦月,下半个月看到的都是下弦月,月月都是如此。甚至这新历上的二十四节气,也能准确的应对农时……”

姜王就算相信姜蓁,也不可能事事依从,在此之前,他已经默默观察了一年多。

农庄用的,一直都是姜蓁提供的带有二十四节气的新历,该到了播种施肥的季节,农庄的人还会通知周围乡里的百姓,在农时的预估上,农庄的人比经年的老农还厉害。

姜蓁瞄了一眼弹幕,然后才替姜王解惑,“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对天气和农业有极大的影响。新历法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推出太阳的运动周期……编写出这个历法的人,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和运算能力,哪怕让我来,我也是做不到的。”

【这不是谦虚,这是真做不到。别说阿蓁了,搁我我也不行。】

【永远不能低估古人中的天才。】

姜蓁的解释虽然通俗易懂,但姜王听完依旧很懵,他根本就想象不出来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又围着太阳转的画面。

看姜蓁还想跟自己分析什么风向、日照,姜王果断的转移话题,“九汤山那边的宅院已经全部完工,咱们带上大臣,去九汤山上早朝如何?等禅位大典的时候,咱们再回都邑。”

姜王是个贴心的君王,哪怕九汤山地热资源丰富,他依旧在别院的房间里修建了火炕,担心那些跟着一起来的大臣家属受凉。

能让自己过得温暖一点,姜蓁也不会特意让自己吃苦,乐颠颠的就陪着姜王去了九汤山,早朝也一起挪了过去,甚至连扎住在都邑的禁军也调了一大半过去。

等临近禅位大典,大家才返回都邑。

一月一日这天,都邑已经热闹得不成样子了,各国人士齐聚。

姜蓁和姜王作为事件的主角,却一个比一个淡定,当天一早,两人就换好一身华贵的礼服,去宗庙,行告天地礼,谒告祖宗、社稷……

礼器、贡品,全由奉常准备,并不需要姜蓁他们操心。

但等拜完祖宗,转道去大殿接受群臣拜见的时候,姜蓁的心跳却莫名的开始加速。

姜国的君侯和众位大臣,按照爵位和身份的高低,在殿外依次排开。

大殿的台阶之下,还站满了他国前来观礼的贵族。

姜王和姜蓁一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礼官就高声喊道:“鸣钟鼓~~奏乐~~”

编钟发出的厚重古朴的声音,让姜蓁微微有些失神,目光透过弹幕面板,看向了殿外的群臣,看向执戟站在一旁的蓝河卫……

他们看向姜蓁的眼神,满是热烈的期待,还有信任。

旌旗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姜蓁只觉得此时心中充满了豪情。

此情此景,让姜王回想起了自己当初登基的场面,那时他虽然也是雄心满满,但终究还是第一次以姜王的身份面对众人,兴奋的同时也有忐忑。

彼时,姜王没人带领,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

现在,他却能走在前面给姜蓁领路。

出于对姜蓁的体谅,姜王默默的放慢了脚步,低声说道:“阿蓁,只要父王还在,姜国的事就不是你一个人扛。”

“我知道我知道。父王你走快点。”姜蓁现在可不忐忑,她只想赶紧站在高处,俯瞰群臣。

姜王暗自磨了磨牙,暗道:差点忘记自家小崽子是什么货色了,几十万人的大战都参与过,哪会忐忑。

为了在自家孩子面前找回场子,姜王,挺直脊梁,大步向前。

姜蓁看像姜王的背影,心里想道:嘿嘿,父王的心情果然和我一样激动,这场面、这音乐就是会让人肾上腺素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