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2页)

整个船队的核心,是那三十几个蓝河卫,除此之外,还有五百多名奴隶兵。

这群奴隶都有家人,此次出海,他们能活着回来,就会带着家人一起成为良籍

“此次出行,以探路为主,只要你们能活着回来,粮种都是次要的。”姜蓁对红叶叮嘱道。

直播间提供的海图和当地的语言,都有一定的偏差,这次出海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但只要她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粮种就早晚会是她的。

“太女放心,此行我们会安全回来的。”红叶的语气郑重。

大船已经造好,兵卒也都已经操练了一段时间,红叶他们也没有拖延,选了个良辰吉日,就带着船队,顺着河流出海去了。

这次出海,姜蓁没搞什么盛大的仪式,但依旧还是在姜国悄悄的传开。

没办法,十几米宽的大船,实在的是太扎眼了,隔老远都能看到。

姜国百姓看到这样的大船,心里就只有自豪的份,别国的人看了,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了。

“姜太女怎么不声不响又弄了个大船出来。咱们国内的船只,还没姜国的官船一半大,这要是在水上打起来,咱们还有赢的希望吗?”

各国都有江河湖泊,也有船,只是大家还没正经的在水上作战过。

如今姜国率先造起了大船,其余四国的谍者都警惕了起来,麻利的向国内传递情报,提醒国内的臣子该干活了。

除了造船,如果可以的话,早好也跟姜国一样,出去海外寻找粮种。

姜蓁的神秘,众人都看在眼里,就一个棉花种子,就已经够让大家重视了。

把棉花弹得松软,缝制进衣服里能保暖这事,连给姜蓁送棉花种子的东夷人都不知道,偏偏姜蓁就知道。

第一批棉衣,姜蓁大都留给了服役的百姓,并没有严防死守。只要花点手段,大家就能感感受到棉衣的保暖能力。

棉花种子原本就紧俏,如今就变得更加金贵了。

姜国都邑这边的棉花种子,普通人抢不到,一群商贾就开动起了脑筋,带着货物,去找东夷人交换。

“你们想用这些刀具和盐巴换棉花种子?你们以前不是都爱买广幅布吗?怎么如今变成买种子了?”一个穿着短褂长裙的女子,站在寨子门口和远来的商队谈生意。

商队的人用蹩脚的土话解释:“贵人喜欢赏花,买回去种给贵人看。”

“这棉花有什么好看的,每年光是剥棉花籽,都能把我剥吐。”

部落里没有手摇式扎花机,棉花籽全靠手剥,再加上她们寨子也没有种多少棉花,所以棉布的产量并不高。

商队的人憨憨一笑,“我也不懂,但贵人就是喜欢。”

铁器和盐,一直是东夷百部稀缺的物资,看在这些东西是寨子急需的份上,这位东夷女子并没有扭捏,狮子大开口道:“两釜盐换一釜棉花种子,一把刀换三釜棉花种子。”

她开这个价格,给商队的人留了还价空间,但那位商贾只是表情犹豫了两秒,就一副为难的样子同意了。

“行,你在外头等我,我去寨子里通知大家拿种子来换东西。”这个价格在东夷女子心里已经很高了,哪怕知道商贾那边有猫腻,她也没有计较,果断回去喊人。

只是这位女子耳朵比常人灵敏,还没走多远,就听到背后的商贾和副手说悄悄话。

“东夷人就是好骗。”

“可不是嘛。”

???这是什么话?她们东夷人可不讲究忍一时风平浪静。

“你们刚刚在说什么?再说一遍。”这位东夷女子黑着一张脸转身,语气危险。她这次说的话,不是本地方言,而是正经的姜国官话。

“你…你会说姜国话。”商贾没料到自己的悄悄话能被对方听见,说话都变得结巴起来。

东夷女子直接都气笑了,“你猜寨子里的人为什么派我来跟你谈生意?”

他们寨子是很少和外人接触,但盐铁这些东西,他们每年都要和外人换的,哪能真的与世隔绝。

在人家寨子门口说别人坏话,还被人听到了,商贾懊恼的拍了拍自己那张嘴,诚恳的道歉,“是我口无遮拦,这把匕首送给你,希望你能原谅我这一回。”

“行,匕首我收了,但这笔生意就算了,你走吧。”

“你可是嫌价格低了,我还可以再加价的。”

东夷女子又不傻,轻哼了一声说道:“用不着。我明日带着棉花种子,亲自去长宁郡找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