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盛世一统7(第3/4页)

婆母从头看到尾,不知道说啥了,算了算了,这儿子不争气不指望了。

小院子倒是能睡下,十多年前杏哥儿接苏家兄弟来这儿住过一个多月,做的上下铺的床有两张,如今用材结实,床是稳稳当当的还没坏,那间房平时空着放杂物,角落堆着粮食麻袋,不过夏天收拾收拾,铺着草席,能睡。

黎光宗和元元睡这屋,元元的屋让阿奶爷爷睡。

元元下午下了学堂回来,就听他阿爹念叨:“你周周叔回来了,还有福宝,你明日就同夫子说清楚了,请一些假,咱们收拾收拾回村了。”

“知道了阿爹。”

元元时常听阿爹念南边当官夫人的周周叔,此时听见周周叔回来也是高兴,便问:“周周叔回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诶哟忘了跟你说了,你舅舅说顾大人升了官调到京里去,做什么阁老——”

“啊?!”元元吓得筷子都掉桌上了,“阿爹这话可不能乱说的,阁老那是首辅才成,要是被听去了,给周周叔和顾叔带来不好就不好了。”

杏哥儿被儿子这严肃表情整的愣住,也有些害怕,怕他没听清学坏了,赶紧叫黎光宗,先捶了一拳,“你说说,说清了,可别学坏了。”

“啥就学坏了?”黎光宗听完外甥前因后果,就说:“就是阁老,没听错的,大伯回来当天,咱们县府尊都到了,给周周哥大伯作揖行礼呢。”

元元:……怔愣在原地裂开了。

杏哥儿拍着胸脯,“吓死我了,你这一惊一乍的,我还以为说了啥错话,没错就成。听见了没,就是阁老,这阁老是干啥的?咋就吓得你那样。”

“阿爹,阁老就是首辅,就是最高的官。”元元恍恍惚惚解释。

黎光宗拍大腿,“没错了,健安也这么说,就是最大的官,没错的。”他没学错啊,干嘛打他,阿哥这手劲,难怪石头哥这么多年是不敢不听,谁架得住啊。

“明个儿记得跟夫子告假。”杏哥儿想了下,“你顾叔当阁老这事先别往外传了,如今村里就周周还有大伯和福宝,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你传出去要是惹了什么麻烦就不好了。”

元元郑重点头,说知道了。

最早前,杏哥儿得了京里来信,元元夫子意外看过,借了书,虽然后来没出什么大事,不过现在杏哥儿跟以前刚到府县做买卖不同了,尤其这次和以前那书信不同,还是慎重来。

第二天卤煮铺子门前就贴了家中有事回乡一段时间告示。杏哥儿这边把行李收拾了,洗了澡,早上还去买了礼,回到院子,元元也辞别过夫子,背着书囊,坐着牛车,回了。

遇到邻居打招呼问的,杏哥儿是一概说:“回去住些日子,有事情要忙。”、“回来还不知,反正想多住住一些时日。”、“可不是嘛,干了这么久了,难得歇歇。”

西坪村。

田里庄稼收成到了尾声,现在地里都是麦茬,家家户户都收了干净。前多年没打仗的时候,家家户户是交完了粮税,粮食几乎都卖了,只留少部分混着杂粮豆子吃,打仗后,存粮的多了。

年年收成好,年年存余粮,也年年吃不了新鲜的,都是吃陈粮——有时候存的多了,吃不完,陈粮卖的价位也不高,可没人敢少留,就怕万一,那时候饿肚子吃不饱饭要死人的。

今年倒是卖的多了些。

问就是:“顾秀才都当了大官进了京,我想着日子应该快太平了。”

“啥顾秀才,现在是阁老了。”

“对对对,那什么阁老。可秀才郎年纪也不大,我记得比周周还小三四岁,咋就阁老了。”这阁老一听年纪就不小。

村里人哪里知道懂这些,叫秀才郎那也是黎大一家回来,以前老早记忆活泛了,想起了许多顾兆在村的事,什么模样俊俏、下不了地、读书好、还能琢磨肥料,对周周也好。

……就以前说嘴顾兆学问不好的记忆通通没影了。

不过也正常,现如今顾大人都成阁老了!

“我瞧着今年能多卖,反正去年的陈粮还没吃完,混着豆子不怕挨饥荒。”

这倒是。村里人今年卖粮就狠劲儿了些,没咋留了。于是又是大丰收,家里进了一笔账。原先这个时候,村里男人过了最忙时候能喘口气,家里灶台炖鸡炖蛋烧个肉,得补补,男人们就能溜达街上聊聊粮食卖的如何你家收成如何。

今年全跑两头了,一头壮丁去盖祠堂,一头嘛去盖族学了。

临时起了个俩大灶台,天气热,每天就吃一头猪,不过人也多,东西坪两村的壮丁,还有镇上的瓦工手艺匠人都来,那碗里可真是荤腥汪汪的。

哪怕这几年村里日子好了,农忙后家里吃荤腥,可也没哪家敢这么放肉,这么扯开了大块大块吃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