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村中闲话20(第3/4页)

来人是朱泥匠儿子儿媳,第一次过来,手里还提着东西。朱泥匠儿子比黎周周大几岁,媳妇儿是个利索性子,互相打过招呼直接叫黎周周名字。

“你家拾掇的真干净,一看就是勤快的。”朱泥匠儿媳妇夸。

家里来客,顾兆自然出来招呼,大家坐着喝了茶,朱泥匠夫妻脸上乐呵呵的,一言一语没说透,但差不多意思点出来了。

这是感谢顾兆想的炉子,还有刻的字。

“有了字,我们村里人也瞧着喜欢,都来买了。”

“幸好家里烧炉窖的,柴火是备着,就这样也够呛。”

“难得过个好年,我爹说一定要过来走动走动,以后有啥想烧的直接说不用客气。”

……

朱泥匠凭借着炉子,赶在年前赚了一笔,这东西还不是一次性买卖,以后还能卖到镇上去,这个财路可是黎家顾兆出的,当即让儿子儿媳拿东西来拜年。

东西都拿的厚礼,一坛子酒,一块糖,还有些果脯。肉倒是没拿,朱泥匠知道黎大是杀猪匠,不愁肉吃。

黎大没在。

朱泥匠儿子夫妻俩本说坐坐就走,那当然不成,黎周周拦着说做饭,可对着朱泥匠大儿媳妇连连说不用、不麻烦、家里还有活的嘴,根本没招架之力。

顾兆便出面,笑着说:“我想烧些东西,本来想着年后送过去,正巧朱大哥过来了,能不能等会,我去画个图纸?”

“成啊。”朱泥匠大儿子一口应下。

这下朱泥匠儿媳妇也不好再推,卷着袖子说搭手帮个忙。

顾兆画的是茶缸,带盖有把手那种。村里家家户户喝水都是用碗,没盖子,冬日里刚倒上水,不喝快点很快就凉了。

镇上倒是有茶杯,精致贵价的就小巧矮矮的,还描着图案,便宜的粗瓷杯子也就大一些,都没把手和盖子。

顾兆又不是文雅人,品什么茶?

就是解渴牛饮。

“这个是?”朱泥匠儿子瞧着好像是杯子,可又特别大,碗又小了,还有把儿。

顾兆:“大号茶杯。我平日里读书学习一入神,回过头来想喝水就凉了,想着加个盖子,有个把手方便些,不知道能不能烧?”

“能烧,这我都能做出来。”朱泥匠儿子打包票。这有啥难得。

顾兆笑着:“那太好了。还能做的肚子大点,装个饭,等来年开春,去地里给爹送饭,有个盖儿也方便,不怕虫子落进去。”

朱泥匠大儿媳端着饭菜进来,听见这话直夸好。她是屋里人,农忙收成时要给地里干活男人送饭,平时都是挎个篮子,装的干饭也怕洒出去,拎着篮子走的慢,有这个就方便多了,还干净。

“顾兄弟放心,等开年了第一批烧出来,我给你送过来。”朱泥匠儿子这会想到爹说顾兆聪明了。

他之前还觉得也没啥,比不过他们村朱秀才,人家都考上秀才了。可今个儿来了后,发现这顾兆说话待人很实在,没读书人眼睛长脑袋上的毛病,想的主意虽说不是写文章,可对村里人实用。

还能赚钱。

中午黎大回来了,饭也做好了。吃过饭,朱泥匠儿子儿媳便回去了。

黎周周跟爹说了朱泥匠家拿的礼,黎大一看就知道朱泥匠家凭着炉子赚了钱,说:“没啥拿着吧。”

相公也是这个说法。

黎周周收的就踏实了。

二十九有的忙,下午黎周周炸了果子,难得用的白面,里面打上三个鸡蛋,分成了两团面剂子,一边是放盐做咸口,一边是放糖,做成甜口的。面团醒一会,擀成皮,切成巴掌大的长条,划拉几条口子,来回左右卷着粘上,放油锅里炸。

油不能用猪油,炸这个要用豆油。

刚出锅还有点软的口感,等放凉了,油酥脆香。

黎周周先给相公端了一碗过去,甜的咸的各捡了些。剩下的油还有用,要做炸萝卜肉丸。

“炸点鸡吃?”顾兆捏了根果子先喂到周周嘴边。

黎周周啃了口,顾兆继续吃剩下的,还说好吃。黎周周怪不好意思,转移话题说:“鸡也炸吗?”

“裹着鸡蛋面粉挂个糊,放油锅里炸个差不多熟,吃炒菜能放一些。”

黎周周很快明白,“就和坛子肉差不多,那个简单也方便。”

相公想吃,黎周周就做。

反正过年要杀鸡吃蛋,没带着抠抠搜搜的,要是过年都抠搜舍不得吃喝,来年一年要过的辛苦没得吃。老话是这么说的。

黎周周继续回灶屋干活,顾兆也不看书了,擦了擦手,端着果子碗去灶屋当烧火小弟。

夫夫俩在灶屋干活,聊聊天说说话,手上活不停,时间过的好快,一晃眼天黑了该吃晚饭。黎周周也没忙活做别的,下午炸的萝卜肉丸子和白菜用大骨汤烧了一锅,泡着饼子吃。

年三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