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一巴掌一个枣(第3/3页)

地方官员有灰色收入,京官没有,他们领的只能是那七石五斗,而京师物价高,房租贵,还有各种应酬,有时吏部还会拖欠,一年算起来,剩不了几个钱,甚至有些低级京官,需要向家里人要银子才能维持生计。

但官员们还是愿意做京官,一来距离权力中枢近,机会多;第二,在京城镀几年金,就可以外放做大官,同时的,地方官员进京,也少不了向他们这些京官行贿,这也都是心照不宣的惯例。

“新设养廉银……”

令群臣意外的是,隆武陛下并不是增加官员的本俸和杂项补贴,而是新设了一个俸禄名称。

“何谓养廉?”

“因官吏贪赃,时有所闻,特设此名,欲其顾名思义,勉为廉吏也!”

“七品官员,每月添养廉银五两,轿夫养马的费用,由朝廷负担,六品官添养廉银八两……三品巡抚,每月二百八十两,二品总督,四百五十两,府中车马,一切护卫,皆由朝廷负担!”

“三品侍郎,每月一百两,在京二品,每月一百八十两。”

“武将同例。”

“此为朝廷定制的最低标准,各省可依据各自物价,报内阁,酌情予以增加。”

“既然是养廉银,那就是为了养廉而设,如果官员武将领了养廉银还敢贪墨,罪加一等,朝廷所发养廉银,要全部收回,不足者抄家罚没!”

倪元璐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轰。

殿中掀起一阵骚动。

七品官员的养廉银每月有五两银子,等于是增加了一倍的俸禄,知府巡抚总督更多,虽然对高级官员来说,每月几百两的养廉银,未必能入他们的眼,但对只是依靠俸禄的清官来说,这实在是一笔大收入。

何况朝廷还承担轿夫和马车的费用。

殿中殿外都是京官,如果养廉银实施,等于每个人都涨了一倍多的工资。

当然了,代价是,他们老家的田产,不能再享受优免了,得像普通百姓一样,缴纳赋税了,算来算去,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巨亏的。

只有像海瑞那种,家中无田,两袖清风的好官,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好处。

“至于八品九品的吏员,养廉银的多少,由各省指定,报内阁批准。”

“另,内阁初步拟定,尚未出仕的举人,每人每月补读书银四两,秀才一人一月,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