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十七)(第2/3页)

“杀马!”阿济格咬牙切齿地说道:“能杀的,全部都杀了当吃的,就算是变成了鬼,锦州也决不能丢!”

“嗻。”

图尔格躬身听令,随后转身退出,急急去安排。

傅勒赫依然脸色苍白的站在原地。

——其实,城中早就开始杀马了,但杀的都是不能作战的骡马,到现在,骡马都已经被斩杀殆尽,连皮带骨都进了人的肚子,只剩下战马了,战马是骑兵之命,也是大军战力的保证,非有阿济格的命令,谁也不敢轻易打它们的主意,因此,图尔格非来请命不可。

杀了战马,意味骑兵减少,即便城外有变,城中也无法快速呼应了。

也或者说,连战马都要杀了,意味着锦州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如果辅政王的大军还不能突破明军的防线,解锦州之围,那所有人怕都是要死在城中了……

傅勒赫惊恐的想着,一时不能自己。

直到阿济格剧烈的咳嗽声传来,才将他惊醒,他急忙走上去,扶住阿济格:“阿玛。”

“我没事。”阿济格推开他,喘息地问道:“你脸色这么白干什么?害怕了?”

傅勒赫急忙跪下:“孩儿不怕。”

“不怕就好。”

阿济格喘息的躺下:“我爱新觉罗的子孙,从不知道害怕两个字是怎么写,你是我阿济格的儿子,更要谨记这一点。”

“孩儿谨记。”

“那就好。那就好。”

阿济格喃喃自语,不知不觉的,竟然又睡过去了。

他眼睛闭上了,不能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傅勒赫虽然嘴里说不害怕,但脸色苍白,眼神里的害怕根本就藏不住。

……

腊月三十。

大明隆武六年的最后一天。

身为皇帝,春节初一有许多的庆典需要他亲临,容不得缺席,加上二十三的大战之后,天降大雪,锦州战事暂时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于是,腊月二十五的时候,隆武帝朱慈烺离开山海关,起驾返回京师,其间,他路过秦皇岛,在码头短暂停留,见识了秦皇岛终年不冻的暖洋,检阅了驻扎在这里的大明水师,接见了水师一干将领,从施琅到下面中层将领,一一勉励,并予以赏赐,完后见了天津船厂主事(厂长)侯方域。

最初,隆武帝将侯方域侯大公子派到天津水师为参赞,就是为了磨砺他,历经七八年,经过许多事,侯方域成熟稳重了许多,对海事船事有了很深的了解,尤其侯方域擅长交际,颇有人格魅力,和荷兰教官们打的火热,渐渐的,借着修船之名,侯方域竟然是搞到了三桅战舰的制造图纸,这可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保守的大秘密,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这其间,侯方域参加科举,隆武三年中举,四年又中了进士,真正的有了官身,隆武帝遂提拔他为工部主事,主管天津船厂事务,为建造大明自己的三位战舰做准备。

今日面见陛下,侯方域侃侃而谈,所言有物,已经不是当年那一个,只知道风花雪月,琴棋书画,但却不通实务、无有大用的名公子了。

就造船来说,就眼下的人才,侯方域绝对可以称作大明第一人。

朱慈烺很欣慰。

——能在历史留名的,都绝不是一般人物,前世里,侯方域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一世,他终于可以发挥他的才能。

这是他的幸运。

这个时代,像侯方域这样的文人有很多,如果他们都能像侯方域一样,在风花雪月的诗词之外,另外能掌握一门时下的科学,不论造船,数学,物理,化学,冶金,建筑……全社会蔚然成风,学习基础科学,解放思想,开拓眼界,积极研究,那就不止是个人的幸运,而是整个大明的幸运了。

而这,正是朱慈烺一直在努力和期盼的。

“陛下,现在建造三桅战舰的几个难点,臣已经琢磨透彻,并从西夷请来了几十个曾经建造三桅战舰的工匠,做了小规模的实验,但是朝廷允许,拨下钱粮,三桅战舰,立刻就可以建造。”侯方域信心很足,做事情的心也很急切。

……

几天时间,转瞬即过。

鞭炮响起,满天烟花,全城欢乐之中,隆武七年的春节,如约而至。

虽然松锦之战依然还在进行中,虽然建虏阿济格依然死守锦州,虽然多尔衮的二十万大军依然还在锦州城外的原野中,和大明紧张对峙,但大明朝堂上下,却都已经嗅到了胜利的希望,不止是因为建虏在腊月二十万的大败,也不止是因为大宁义州的节节胜利和孙传统稳重统帅,而是因为所有人都看出了建虏已经快要支持不住,摇摇欲坠的败相。

建虏倾国而出,国中空虚,秋收春耕无人住持,大明根本需要和建虏决战,只要继续拖延,就可以生生地将建虏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