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第二次松锦之战(十二)(第2/3页)

“再令屯齐,如果失了复州,他就不必回盛京了……”

连续发出两道密令,又挥退众人,只留洪承畴在帐中后,多尔衮一屁股坐在椅子里,脸色沉沉。

洪承畴同情又略带叹息的看着多尔衮。

——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多尔衮现在的处境,洪承畴最能感同身受。

但他却没有妙招可以教授。

眼下的局面,就是看谁更能沉住气,谁的底气更扎实。

相比之下,孙传庭好像更有沉住气的本钱,也更有沉住气的时间……

……

“主子,急报!”

气氛正压抑中,一个白甲兵急匆匆的走进大帐。

多尔衮迅速接过,展开看完,当知道车臣汗已经兵发大宁,距离大宁已经不足一百里之后,他终于是微微松了一口气,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点笑容,目光看向洪承畴:“先生也看一看吧。”

洪承畴双手接过,恭敬的细读。

——复州和凤凰城危急,义州战况激烈,孙传庭却始终按兵不动,大军粮草眼见一日日的减少下去,明国能耗,大清却耗不起,在期望义州而不得的情况下,如果车臣汗能够在大宁地区有所作为,形势或可改变。

大宁距离明长城喜峰口,不到两百里,但是大宁被攻击,长城震动,这种情况下,看你孙传庭如何再稳坐钓鱼台?

这应该是多尔衮的想法。

不然他嘴角也不会有那一抹笑。

但洪承畴却没有那么乐观,他抬头看向多尔衮:“辅政王,大宁距离长城喜峰口,不到两百里,距离明军京师,也不过五百里,在孙传庭按兵不动,难以顾及的情况下,隆武帝会不会亲自领兵,救援大宁呢?”

……

大宁。

黑云蔽日。

车臣汗的黑色王旗在天空飘扬,人喊马嘶,往来不断,黑压压的喀尔喀的骑兵已经将大宁城团团包围,并纵火焚烧城池周边的屋舍,一时浓烟滚滚,目不能视,白昼仿佛变成了黑夜,天堂变成了地狱。

大宁巡抚杨蕙方和副总兵刘文秀严守城池,闭门不出,任由喀尔喀骑兵在城下耀武扬威。

中午,车臣汗亲到大宁城下,远远眺望汉人在塞外草原修建的这一座雄城。

虽不大,但大宁修的极其坚固,角楼马面,壕沟深邃,称之为雄城并不过分。

蒙古人重骑轻步,又没有攻城器械,面对大宁,他们肯定是攻不下的。

车臣汗也没有打算攻城。

来到大宁城下,一是扬威,第二就是寻机歼灭一直尾随在身后的李定国和张家口骑兵。

因此,包围大宁之后的第一个命令,就是探寻李定国的所在,他急切的想要歼灭李定国。

——自从击毙爱新觉罗尼堪,又千里急袭击溃喀喇沁左翼之后,李定国已经成了蒙古人心头的噩梦,如果他车臣汗如果能击败、甚至是击杀李定国的话,那他的威名必然就会响彻整个蒙古草原,从漠南到漠北的蒙古人,都会对他顶礼膜拜,到时,即便没有在解围锦州的战中都获取到最大的功劳,他的功绩也没有人敢小觑。

蒙古玉玺,舍他其谁哉?

“汗王,此地距离喜峰口,不到两百里,要小心明军关内的援兵啊。”

此时,一直怂恿车臣汗大胆前进的刚林,转而提醒车臣汗要小心戒备。

车臣汗也是多年带兵的人,岂用他提醒?哈哈一笑:“大学士,本汗多年带兵,岂能不知?没有靠近大宁之时,本汗就已经派遣五百骑,前去喜峰口和长城周边刺探了。但是明军有所动作,立刻就会回报。”

“如此就好。”刚林微微放心:“我军专心对付李定国即可。”

车臣汗转向左右,马鞭指向大宁城:“去喊话,告诉城中汉人,但是开城投降,本汗王绕他们不死,若是顽抗到底,本汗王破城之后,必将他们杀的鸡犬不留!”

“呼哬!”

有会说汉语的喀尔喀蒙古骑兵纵马来到大宁城下,扯开嗓子大喊,但刚喊了没一句,就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血花飞起,那蒙古骑兵哼也没有哼,直接就栽落马下,胸口赫然出现了一个血洞。

原来是斑鸠铳发威了。

没想到明军鸟铳的射程居然有这么远,其他几个喀尔喀骑兵都是大惊,急忙后撤了几十步,远远地呼喊了一遍,也不管城中人能不能听见,就拨转马头,逃回营中了。

……

黄昏。

车臣汗接到回报,说,李定国和哈刺慎骑兵,此时仍然像鬼魅一般的,尾随在后方五十里之外,不同的是,他们不再是化整为零,而是开始聚拢兵马了。

——李定国身为大宁总兵,大宁是他的老巢,面对大宁的危局,李定国不能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