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军机处(第3/3页)

李邦华,范景文和刚刚进京的袁继咸都脸色凝重,目光也都是有沉思。

至于首辅周延儒。

自都察院之后,他就没有了威仪,新君继位,他请辞不准,其后便萎靡不振,每次朝议,都极少说话,过去崇祯帝时,周延儒的不说话,是为老谋深算,现在的沉默,却是因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虽然他竭力掩藏,但还是瞒不过众人的眼睛,谁都知道,周延儒的首辅,是做不了多久了,就是不知道隆武帝什么时候会踢开他罢了。

众人目光里,周延儒拱手问道:“陛下,不知道军机处如何运转?又都有谁入军机处?”

朱慈烺道:“军机处只管军事,不碍政务,由朕直领,对朕一个人负责。至于人选,因为是军机,自然是要从兵部、五军都督府,以及熟知边镇敌情的督抚边臣中选任。”

设立军机处,是清朝皇帝雍正的做法,用意就是将更为要紧的军务控制在皇帝手中,而不是由内阁扯皮,同时的,政务和军机剥离之后,皇帝可以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军机之上,此举不但减轻了内阁的担子,也厘清了责任,将政务官和军事官,清楚的分开使用。

但在此之前,所有的军机都是在内阁手中的,如今隆武帝另设军机处,分明就是在分内阁的权,特别是分首辅的权,按照大明文官们过往的德行,他们肯定是要反对的。

但隆武帝却不忧。

因为他已经提前和内阁五臣知会过了,蒋德璟李邦华袁继咸范景文,都是知大义之人,没有那么多的小肚鸡肠,朱慈烺将理由说出,很快就说服了他们,今日朝议,不过就是公开宣布罢了。

至于周延儒,朱慈烺更不担心。

……

文华殿。

周延儒咳嗽了一声,拱手道:“自辽东战事兴起以来,边事繁重,内阁却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陛下设立军机处,专掌军机大事,选专才以专用,专理建虏和流贼军务,正是合适。陛下英明,臣完全赞同。”

军机处分了内阁的权力,但同时也是分了内阁的担子,从今以后,内阁不必再为战事的成败承担最大的责任,崇祯四年,因为大凌河之败,一代名臣,首辅孙承宗黯然下台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从这一方面说,皇帝成为军机处,未必不是好事。

群臣都是惊异,不明白首辅大人今日为何如此果决,想也不想就赞同了陛下?

但随即,众人都恍然,陛下一定是先行知会了周延儒等内阁诸臣,并取得了他们的同意,不然他们也不会一个个闷声不说话。

内阁五辅都不吱声,其他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