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序幕(第2/3页)

虽然明末,虽然乱世,但帝家在天下百姓的心目中,依然是有崇高的地位和不可仰视的尊贵。

朱慈烺温言勉励了段虎。

得太子的话,段虎脸色发红,跪在地上:“草民必效死命!”

……

从水潭离开,在唐亮的劝谏下,朱慈烺返回住处用膳,一路,就看到百姓们扛着各种各样的大门板,甚至有人抬着棺材,源源不断的往南城墙送去,通州虽然是一个小城,但因为临近京师,为北运河的终点,因此城内商业繁华,大小商铺,鳞次栉比,而在商业之外,通州还是京畿附近的一个文化中心,城中有书院四处,文庙武庙,贡院,佛寺,应有尽有,更不用说,城内还有大量的官署,而这些地方的大门,现在都成了厚实木板的主要来源,不过依然不够使用,所以通州知州张凝和号召城中百姓捐献门板,百姓们积极响应,很多人不但是把自家的门板,有的甚至是将预备的棺材板,都拿出来,交给朝廷。

朱慈烺走马街道,心中感动。

但愿建虏早灭,还大明百姓一个太平。

“殿下,建虏的炮台快成了!”

刚回到住处,唐通派人来报。

“上城!”

朱慈烺放下吃了一半的碗,急急往南城楼。

和他离开时不同,此时的西南角城墙,一面面由数个门板组合而来的巨大木板,已经在城头准备完毕,用绳子捆紧两头,拉住了,只等命令,就可以从城头垂放下去,为城墙披上防弹衣,而城头的护卫木板,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护城板放下去之后,就会把它们竖起来,为城头也加上一个罩子,以遮挡建虏的炮弹和箭雨。

朱慈烺走到墙垛边,举起千里镜仔细看,他发现,建虏驱赶被俘虏的明军将士,在城下五百步的地方,筑起了一道将近两里长的、用泥土袋堆砌起来的护卫墙兼炮台,从炮台的方向看,建虏果然是把轰击的重点,放在了通州旧城的西南角。

虽然通州城今年修缮加固了很多,但因为旧城根基的原因,西南角仍然是属于比较脆弱的一个地方,从黄太吉选择西南角就可以知道,他对通州城,有相当的研究和了解。

此时,筑墙的俘虏兵正被驱赶退去,而建虏大营之中,东南角的一处营帐,从早上到现在,一直都有浓烟在升腾,朱慈烺猜测,那应该是建虏的随军工匠,正在铸造大炮使用的铁弹——铁弹携带不便,所以黄太吉这一次入塞并没有携带铁弹,而是带了工匠和模具,运河之战后,他派人在周边收集铁料,就地铸造,接下里的一段日子里,建虏军中的炉火怕是不会停。

通州也一样,城中工匠也正在彻夜铸造铁弹。

“呜呜~~~”

大约半个时辰后,建虏营中忽然响起了阵阵号角和慢鼓声。

城头守军,立刻就紧张了起来。

接着,建虏大营营门大开,一队队的建虏兵马快速而出,骑兵,步兵,炮兵,各依队列前进,八旗各种颜色的军旗在空中飘扬,战马汹涌,从城头看,建虏兵马盔明甲亮,士气颇高,即便是行进之中,队列也很是齐整。

出营之后,以五百人为一个方阵,在通州城外的原野之中摆了开来,长枪如林,黄白蓝红各种军旗都快要把整个原野都填满了。

最中间,那一杆白色团龙大纛之下,一名身披建虏正白旗甲胄的建虏亲贵驻马而立,在众多精锐白甲兵的护卫中,正向通州城头而望。

“多尔衮……”

朱慈烺心中默念。

黄太吉之后,就属此人了。

但朱慈烺此时最在意的,并不是多尔衮,而是建虏的炮兵,通过千里镜,他清楚看到,建虏炮兵最先推出的,乃是三门中等以上的仿红夷炮,观其体型和重量,其威力应该是不容小觑的,其使用的弹子,怕在十磅,也就是八斤左右。

黄太吉这一次真是一反常态,过往建虏入塞,讲究的是轻便,从不懈怠重武器,但这一次却带了重炮。

三门大炮,在距离通州城墙八百步的距离停了下来,穿着红色甲胄的建虏炮兵开始设置炮阵,炮手们调整炮身,擦拭炮管,忙忙碌碌,看来,八百步是它们最优的射程。

“李顺,能打到否?”

朱慈烺立刻问。

“只有一门,臣亲自操炮!”

通州城中的重型火炮不多,能轰到八百步的,只有一门年初从京师运来的仿红夷炮。

“快去!”朱慈烺挥手。到这时,他已经完全明白黄太吉堆砌防护墙的用意了,重型的,能轰到通州城墙的火炮,就在合适的距离摆开,而那些轻型的,射程不够的火炮,则全部推到防护墙之后,如此,大小火炮一起轰击,令通州难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