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火起(第2/3页)

朱慈烺已经披上了银盔银甲,正负手站在地图前,仔细凝望,听到两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他转过身来,严肃地说道:“两位先生来的正好,建虏已经入塞了,军情如火,我要连夜回京,今明两天怕都是彻夜行军,两位先生身体都不好,还是暂时留在玉田,等情势稳定之后,再回京师吧。”

听到建虏入塞,两人都是大吃一惊,同时也明白玉田喧嚣的原因所在了,黄道周向着太子一躬身,肃然道:“臣为詹事府属官,殿下既然回京师,臣岂可留在玉田?臣当随殿下同归。至于车马之事,殿下不用担心,臣虽老迈,但骑乘之术,却也不比年轻人差多少。”

黄道周说的坚决,马世奇亦然,朱慈烺也不好再劝,只能苦笑。

戌时中(晚八点),皇太子的大军离开玉田,急急往蓟州而去。

玉田知县张啓在城门口亲送太子,等太子一走,立刻对身后的兵丁衙门们说道:“还站着这里干什么?还不快去劝导百姓?方圆五十里之内,百姓一个不能留,要全部收到城中!”

“是县爷!”兵丁衙门全部去忙。

张啓望向东北方,忧心忡忡……

离开玉田,朱慈烺带着五百武襄左卫加上白广恩的两千多骑兵,顺着官道向蓟州急行,夜色中,众军都点起火把,如火龙一般,恍惚照亮了半个天。

但朱慈烺心中却黑暗,他扬鞭策马,脑子里全是懊恼。

建虏提前入塞,他为什么事先就没有想到呢?

今日是九月十九,今春种下的玉米尚没有完全收割完成,番薯马铃薯的收获更是要等到十月中旬,建虏提前入塞,不但军队措手不及,粮食的收取更是受到了巨大影响,如此情况下,收拢百姓,令他们避入城中的计划,一定不会太顺利。

现在,朱慈烺只希望,在收到董朝甫的急报后,蓟州总督赵光忭和长城沿线的守军能及时反应,顶住建虏的攻击。

队伍的后方,一众詹事府官员正一脸痛苦的骑马奔驰,有明一代,文官们都是坐轿子,当老爷,鲜少像今夜这么骑马夜驰,虽然明末不太平,从振作武备的考虑,自崇祯十一年后,乡试会试增加了一些武举的项目,如军略,骑射,凡参加的学子,都得有所表现,因此会骑马挽弓的文官也比过去多了一些,不过詹事府的官员大部分都出身翰林,细皮嫩肉的根本没有受过这种罪,今夜随太子奔驰,感觉都快要吐了,更有人双跨被马鞍磨破,鲜血都要浸透裤子了。

少詹事黄道周扭头看见,大喝道:“建虏入塞,军情如火,太子殿下都奔驰在前,我等又何惜胯下的二两肉?快,都给老夫跟上了,不能拖了大军的后腿~~”

左庶子马世奇也大声呼应,挥鞭之中,他马鞍上的血渍却是清楚可见……

队伍前方。

“殿下,你快看!”

玉田距离蓟州七十里,有官道相连,战马疾驰,需要三个多时辰,行到半夜时分,已经进入蓟州地界时,中军官佟定方忽然大喊。

朱慈烺抬头望去,只见蓟州方向燃起了冲天的火光。顿时,朱慈烺就脸色发白,怎么的,蓟州失守了吗?

“殿下,不是蓟州,是蓟州黄崖关的方向!”

佟定方辨认了一下,大声道,他父佟瀚邦是蓟州总兵,对于蓟州军事和地形,他比旁人研究的更多,平常也更加关注,因此他一眼就认出。

建虏正在攻击黄崖关~!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

“快走!”

朱慈烺奋力扬鞭。

建虏竟然将突破口选择在了蓟州黄崖关,这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蓟州各处边关中,黄崖关虽然不是最坚固的,但却也是极难攻克的,历史上,崇祯十五年时,建虏主力从界岭口,偏师从黄崖关攻入,当时蓟州总兵白腾蛟和马兰峪总兵白广恩听闻建虏从界岭口突破,急忙督率骑兵前去救援,不远救援已迟,途中遇上了建虏的重骑大兵,两人被杀了一个落花流水,主力丧失过半,来不及回兵蓟州,而在这空档间,建虏偏师忽然从距离蓟州不过四十里的黄崖关突破,直趋蓟州,当时主力都被白腾蛟带走,蓟州城中兵不过两千,且都是新招的弱兵,不能战,于是蓟州重镇很快就失守。

去年,因为朱慈烺早有防备,蓟州之事并没有发生,难道今年是要发生了吗?

朱慈烺心中怒急,不过他心中还是有底气的,蓟州总督赵光忭和蓟州总兵佟瀚邦都是有能之人,他们绝不会,也不应该像历史上的白腾蛟那么的草率,轻易出兵救援,以至于蓟州变成空城。

更何况,黄崖关燃起大火,只能表明黄崖关遭到了攻击,但并不表示一定就会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