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我吴三桂(第2/2页)

不等他将“漕米改海”的益处说完,朝堂上就掀起了反对之声。

最反对的,当然是漕运官员。

理由不外乎海运风大浪急、海盗出没、粮食易霉、成本较高,漕运关乎几十万人的生计,岂可擅自改动?

朱慈烺不出声,他倒要看看,朝中群臣究竟有多少睿智之人?

其实,这并不是崇祯朝第一次讨论海运,宋玫也不是大明朝第一个提出“漕运改海”的人。隆庆五年的漕运总督王宗沐才是第一人。

王宗沐,字新甫,号敬所,浙江临海人,虽然是漕运总督,但他并不因为自己的官职而袒护漕运,他大胆提出恢复海运,并做出了一次成功尝试,隆庆六年,通过海运,他成功的将12万石米运到了天津,不论时间或者是效率,都远超漕运。

最初之时,朝廷对他是支持的,也开放了一部分的海运,但万历元年(1573),王宗沐组织三百条船海运,但在福山岛遇飓风,沉没7船,损失米数千石,军丁溺死十五人,言官纷纷奏议其失,最终朝廷决定停罢海运。

王宗沐之后,虽然海运虽然时时提起,但朝廷已经不敢再支持了。

这些年下来,漕运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若是将漕运改海,朝廷固然可以少花钱多收粮,但庞大的运河集团又岂甘心看着自己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