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 仑(第5/10页)

天地开始旋转,万物重归混沌。手中的长剑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在意识尚存的最后一瞬间,从眼角的余光中,他似乎看到,那黑色的潮水正在慢慢散开。

午夜,在闪烁的火光下,众人神情凝重地围在钜子孟胜身边。

“秦军只是暂时退兵了,他们还会再回来的。”孟胜微弱的声音在夜的空气里慢慢氲开。

“大人……”田襄子跪倒在孟胜身边,眼泪慢慢从眼角滑落了下来。

“不要哭,今天……我很开心。田襄子,你过来。”孟胜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了。

田襄子趴了上去,把耳朵附在孟胜的嘴边。

“我错了,你是对的……从今天开始,带着墨门一脉去追寻真正的天道吧……”

五 玉树

在昆仑山深处的一个山脊,白雪皑皑的山地上亮起了点点火光。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在火堆旁边,低声细语的交谈着,火堆里不时响起木材的爆裂声。

在住着伤病的帐篷里,不时有轻微的呻吟声传来,间杂着一两句狠毒的咒骂。

田襄子抬起头来,望着已经被踩在了脚下的云雾,长吸了一口气。冷气灌进体内,仿佛刀子一样,割得喉咙生疼。他剧烈地咳嗽起来,进山已经五天了,他们仍然在继续向上攀爬。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要不了多久,秦军就会再度袭来。在这之前,必须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可是,这茫茫雪山,哪里又是真正安全的地方呢?

他转入了一个靠山壁竖立起来的帐篷,把手放在火炉上暖了暖。一个墨者掀开布帘,向他鞠躬致意。

“钜子大人,山下传来的消息,现在还没有发现秦军的踪迹。”

“嗯,知道了。看来秦军短时间内是不会追来了,叫他们都撤上山来吧。我们要加快脚步了。”

“是,大人!”那墨者响亮地应答。过来半晌,他慢慢地抬起头来,犹豫着问:“大人,这茫茫雪山,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啊?”

田襄子叹了一口气:“从明天开始,你带人在前面探路,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

墨者点点头,退了出去。

田襄子绕过火炉,来到一个小桌子旁。桌子上放着一个瓦罐,里面是一株新植入的“妖果”的幼苗。他把它命名为玉树。玉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他听山下的探子讲,前几天他们上山时,一路遗落在雪山上的玉树种子,全都发了芽,有的甚至都已经长到尺许高了。

秦军退兵后,他们就立刻着手安排撤退进山的计划。除了必要的衣食和工具,带得最多的,便是这些玉树种子。他模模糊糊地能从这玉树上看到一丝天道的痕迹,仔细一想,思路却仍然混乱不堪。一路上,他几乎沉浸在这样不断的思考中,就在刚才,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发酵,像野草一样不停地疯长,向不同的方向不停地延伸,和其他的现象也逐渐结合起来,变得越来越牢固了。

气,也是有疏密的。

这个想法是在上山的过程中,首先由身体感觉到的。越往上走,就越感到呼吸困难。每吸一口气,都仿佛要耗尽全身的力气一样。前进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人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休息和适应。

这时,他就想到了玉树那圆圆的果实。万物都有疏密之分。木头可以浮在水上,是因为木质轻于水。那么如果有一种气,比天地自然之气更轻,那不就可以浮于空气之中了吗?

这么明显的事情,自己为什么早没有想到呢?他脸上渐渐露出了微笑。

手记三

【猜测二】元力只有一种,方向都是向下。

【猜测三】万物有疏密。密者所受元力较大,疏者受元力较小。

【解释】圆果中凝聚了极疏之物,在天地间其他密者的排挤下,被迫上升。

【定义】轻气,圆果中凝聚的比天地之气更疏之物。

他对着玉树幼苗上刚长出的小粒果实,翻来覆去地观察着。“轻气”是怎么产生的呢?所谓“偏去莫加少”,轻气的产生,又伴随着何物的“偏去”呢?

他从随身携带的背囊里拿出了一册竹简,取出笔刀。笔尖轻轻地落在竹白上,但没有留下刻印的痕迹。他犹豫着要记下点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突然,一阵剧烈的轰响在耳边炸开。随之而来,强烈的冲击气流掀翻了帐篷的门帘。目光所见,在半丈开外,一辆四轮的木制篷车被炸得四分五裂,一个墨者倒在车旁。

他认得那辆车。那是输运玉树果实的货车。那车和一般的马车差不多大小,用木板封闭得严严实实,里面满载着成熟的圆果。

一股淡淡的白雾笼罩在篷车周围。

“怎么回事?”他问道。